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理论物理学论文--量子论论文

基于固态光学腔量子电动力学系统的量子通信与量子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4-15页
    参考文献第15-16页
第二章 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科学基础第16-34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量子光学基础第16-22页
        2.2.1 量子态第16页
        2.2.2 纯态、混合态与密度算符第16-17页
        2.2.3 纠缠态、von Neumann熵与最大纠缠态第17-18页
        2.2.4 单模场的量子态第18-19页
        2.2.5 光学分束器第19-21页
        2.2.6 一般绘景间哈密顿量的变换第21-22页
    2.3 量子信息科学基础第22-31页
        2.3.1 量子信息科学中的基本概念第22-25页
        2.3.2 量子通信第25-27页
        2.3.3 量子计算第27-31页
    参考文献第31-34页
第三章 腔量子电动力学简介第34-54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Jaynes-Cummings模型第34-36页
    3.3 腔QED系统的主要参数与工作区域第36-38页
        3.3.1 弱耦合区第37-38页
        3.3.2 强耦合区第38页
    3.4 腔的输入-输出理论第38-43页
        3.4.1 单边腔输入-输出关系第39-41页
        3.4.2 输出场与输入场频谱之间的关系第41-42页
        3.4.3 双边腔输入-输出关系第42-43页
    3.5 缀饰态第43-45页
    3.6 腔QED系统的实验实现第45-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第四章 基于腔-原子系统的原子纠缠纯化与浓缩第54-82页
    4.1 引言第54-57页
    4.2 已有的纠缠纯化与浓缩方案简介第57-64页
        4.2.1 基于CNOT门的纠缠纯化方案第57-59页
        4.2.2 基于PBS的光子纠缠纯化方案第59-62页
        4.2.3 基于Schmidt投影方法的纠缠浓缩方案第62页
        4.2.4 基于PBS的光子纠缠浓缩方案第62-64页
    4.3 相干态的腔输入-输出过程第64-68页
    4.4 基于腔-原子系统的原子纠缠纯化方案第68-71页
    4.5 基于腔-原子系统的原子纠缠浓缩方案第71-73页
        4.5.1 针对系数未知的非最大纠缠态的纠缠浓缩第71-72页
        4.5.2 针对系数已知的非最大纠缠态的纠缠浓缩第72-73页
    4.6 实验可行性分析第73-76页
    4.7 本章小节第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第五章 基于氮-空位色心与微环芯腔耦合系统的纠缠浓缩与量子门第82-108页
    5.1 引言第82-84页
    5.2 N-V色心与MTR的耦合系统第84-89页
        5.2.1 N-V色心第84-86页
        5.2.2 微环芯腔MTR第86-87页
        5.2.3 单光子腔的输入-输出过程第87-89页
    5.3 基于N-V色心与MTR耦合系统的纠缠浓缩第89-99页
        5.3.1 N-V色心部分纠缠Bell态及GHZ态的纠缠浓缩第89-92页
        5.3.2 N-V色心部分纠缠W类态的纠缠浓缩第92-96页
        5.3.3 实验可行性分析第96-98页
        5.3.4 小结第98-99页
    5.4 基于N-V色心与MTR耦合系统的非局域多比特控制相位门第99-102页
    5.5 本章小结第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8页
第六章 无退相干子空间中cluster态的制备与浓缩第108-124页
    6.1 引言第108-110页
    6.2 模型与方法第110-114页
    6.3 DFS中cluster态的制备第114-115页
    6.4 DFS中cluster态的浓缩第115-118页
    6.5 实验可行性分析第118-119页
    6.6 本章小结第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24-126页
致谢第126-12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28-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香港廉政公署制度对我国内地反腐倡廉机制建设的启示
下一篇:基于特征学习的图像与视频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