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邓永固诽谤案的案例分析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1页
第一章 基本案情和争议焦点第11-18页
 第一节 本案基本案情第11-16页
  一、控辩双方第11页
  二、一审情况第11-14页
  三、二审情况第14-16页
 第二节 本案争议焦点第16-18页
  一、邓永固的客观行为是否已达入罪条件第16页
  二、邓永固的主观罪过是否已达入罪条件第16页
  三、诽谤罪保护的是个人名誉还是法人名誉第16-17页
  四、邓永固的客观行为是否已达公诉条件第17-18页
第二章 本案争议焦点分析第18-35页
 第一节 邓永固的客观行为是否已达入罪条件第18-25页
  一、诽谤罪的客观要件分析第18-20页
  二、邓永固的客观行为是否已达入罪条件第20-22页
  三、笔者的一点思考第22-25页
 第二节 邓永固的主观罪过是否已达入罪条件第25-28页
  一、诽谤罪的主观要件分析第25-27页
  二、邓永固的主观罪过是否已达入罪条件第27页
  三、笔者的一点思考第27-28页
 第三节 诽谤罪保护的是个人名誉还是法人名誉第28-31页
  一、诽谤罪的犯罪客体分析第28-29页
  二、本案中应予保护的是个人名誉还是法人名誉第29页
  三、笔者的一点思考第29-31页
 第四节 邓永固的客观行为是否已达公诉条件第31-35页
  一、诽谤罪的公诉条件第31-32页
  二、邓永固的客观行为是否已达公诉条件第32-33页
  三、笔者的一点思考第33-35页
第三章 类似案例和法律启示第35-38页
 第一节 类似案件和处理结果第35-36页
  一、王鹏诽谤案第35页
  二、王帅诽谤案第35页
  三、吴保全诽谤案第35-36页
 第二节 本案及相关案例引出的法律启示第36-38页
  一、严格诽谤罪的公诉条件第36页
  二、及时变更强制措施,切实防止“以拘代刑”和“以捕代惩”第36-37页
  三、赋予被告切实有效的抗辩理由第37-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2-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起既、未遂并存强奸案的案例分析
下一篇:论我国恐怖主义犯罪与普通犯罪的适用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