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6-18页 |
1.1.1 液压锤的利弊 | 第16-17页 |
1.1.2 岩石分裂器的利弊 | 第17-18页 |
1.1.3 液压掘岩机具有高性能、高效率 | 第18页 |
1.2 液压掘岩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1.3 国内外冲击机械碰撞问题的研究概况 | 第19-21页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意义及内容 | 第21-23页 |
1.4.1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21页 |
1.4.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液压冲击器的分析计算 | 第23-32页 |
2.1 液压冲击器的的基本工作原理简介 | 第23-24页 |
2.2 液压冲击器的分类及各类型的特点 | 第24-25页 |
2.3 主要结构件的研究概述 | 第25-26页 |
2.4 液压掘岩机液压冲击器的设计计算 | 第26-31页 |
2.4.1 设计要求 | 第26页 |
2.4.2 运动学计算 | 第26-28页 |
2.4.3 动力学计算 | 第28页 |
2.4.4 活塞质量及结构尺寸 | 第28-29页 |
2.4.5 氮气室的设计计算 | 第29-30页 |
2.4.6 最小轴推力计算 | 第30页 |
2.4.7 泵的流量 | 第30-31页 |
2.4.8 技术性能校核 | 第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掘岩机的有限元分析 | 第32-49页 |
3.1 掘岩钩受力传动的分析 | 第32页 |
3.1.1 冲击器不工作时的岩石(混凝土)作用力的传动 | 第32页 |
3.1.2 冲击器工作时的岩石作用力的传动 | 第32页 |
3.2 掘岩机的三维模型建立 | 第32-34页 |
3.3 模型的结构分析 | 第34页 |
3.4 三维模型的简化 | 第34-36页 |
3.5 掘岩机有限元分析 | 第36-46页 |
3.5.1 Pro/E与ANSYS的接口 | 第36页 |
3.5.2 ANSYS的分析流程 | 第36-39页 |
3.5.3 冲击器工作时液压掘岩机的有限元分析 | 第39-46页 |
3.6 掘岩机的优化意见 | 第46-47页 |
3.6.1 冲击器壳体的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第47页 |
3.6.2 冲击器壳体参数化模型有限元分析 | 第47页 |
3.7 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掘岩钩的受力分析 | 第49-60页 |
4.1 掘岩钩本体的结构形状分析 | 第49-54页 |
4.1.1 冲击摆的理论介绍 | 第49-52页 |
4.1.2 掘岩钩本体受集中打击的受力分析 | 第52-54页 |
4.2 短钎杆作用于掘岩钩的瞬间冲击力 | 第54-56页 |
4.3 掘岩钩的承载能力分析 | 第56-59页 |
4.3.1 掘岩钩与介质作用机理分析 | 第56-57页 |
4.3.2 掘岩钩与普通凿岩机的对比 | 第57页 |
4.3.3 掘岩钩的承载力估算 | 第57-59页 |
4.3.4 掘岩钩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掘岩钩中应力波的传播特性研究 | 第60-74页 |
5.1 应力波传播的理论依据 | 第60-64页 |
5.1.1 杆中的应力波理论 | 第60-61页 |
5.1.2 弹性波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 | 第61-64页 |
5.2 短钎杆的反弹速度分析 | 第64-65页 |
5.3 应力波在掘岩钩两端的作用机理 | 第65-66页 |
5.3.1 掘岩钩顶端波动传播分析 | 第65页 |
5.3.2 掘岩钩底端波动传播分析 | 第65-66页 |
5.4 基于锥形杆理论的掘岩钩中应力波的传播 | 第66-69页 |
5.4.1 锥形杆中应力波的反射和透射原理 | 第67-69页 |
5.4.2 掘岩钩中应力波传播的特性 | 第69页 |
5.5 基于掘岩钩微元段模型的应力波传播 | 第69-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短钎杆冲击掘岩钩的仿真模拟分析 | 第74-86页 |
6.1 软件简介 | 第74-75页 |
6.1.1 ANSYS/LS-DYNA分析的一般流程 | 第74-75页 |
6.2 基本假设 | 第75页 |
6.3 建模与计算 | 第75-77页 |
6.3.1 模型的建立 | 第75页 |
6.3.2 定义接触 | 第75-76页 |
6.3.3 求解及求解控制 | 第76-77页 |
6.4 短钎杆冲击掘岩钩工作的过程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77-78页 |
6.4.1 掘岩钩轴向不同节点的竖向位移变化情况 | 第77页 |
6.4.2 掘岩钩轴向不同位置的应力变化情况 | 第77-78页 |
6.5 掘岩钩结构参数对冲击力和应力波传播的影响的仿真结果分析 | 第78-85页 |
6.5.1 掘岩钩本体厚度对冲击力和应力波传播的影响 | 第79-81页 |
6.5.2 掘岩钩形状改进前后的冲击力和应力波传播的影响 | 第81-82页 |
6.5.3 掘岩钩角度对钎杆冲击力和应力波传播的影响 | 第82-85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工作展望 | 第86-88页 |
7.1 总结 | 第86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