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第一节 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气候环境演变进展研究 | 第11-14页 |
第二节 东亚季风/干旱化驱动机制研究回顾 | 第14-18页 |
1.2.1 青藏高原隆升对东亚季风及青藏高原东北缘干旱化形成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2 晚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冷对东亚季风及青藏高原东北缘干旱化形成的影响 | 第15-17页 |
1.2.3 特提斯海退缩对东亚季风及青藏高原东北缘干旱化形成的影响 | 第17-18页 |
第三节 研究区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9-21页 |
第五节 存在的问题和拟解决的问题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剖面简介 | 第22-26页 |
第一节 柴达木盆地自然地理概况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柴达木盆地地质概况 | 第23-26页 |
2.1 大地构造位置 | 第23-24页 |
2.2 盆地主要地层划分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剖面沉积学研究 | 第26-35页 |
第一节 实测剖面描述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实测剖面沉积相与沉积演化 | 第27-35页 |
第四章 大红沟剖面的古环境记录 | 第35-57页 |
第一节 粒度分析 | 第35-52页 |
4.1.1 粒度测试 | 第36-37页 |
4.1.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7-52页 |
第二节 磁化率分析 | 第52-57页 |
4.2.1 磁化率测试 | 第53页 |
4.2.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57-69页 |
5.1 柴达木盆地43Ma以来的古气候环境演化 | 第57-60页 |
5.2 新生代柴达木盆地重大气候事件的开始时间和机制探讨 | 第60-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