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司法检验制度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宋代司法检验制度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一) 从制度层面对宋代司法检验制度的研究 | 第10页 |
(二) 从检验技术角度对宋代司法检验制度的研究 | 第10页 |
(三) 从检验主体角度对宋代司法检验制度的研究 | 第10页 |
二、宋代司法检验制度的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宋代司法检验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2-22页 |
一、宋代司法检验制度的历史渊源 | 第12-15页 |
(一) 战国至秦代的司法检验制度 | 第12-13页 |
(二) 汉唐间司法检验制度的发展 | 第13-15页 |
二、宋代司法检验制度的社会背景 | 第15-19页 |
(一) 经济发达 | 第15-17页 |
(二) 文化繁荣 | 第17页 |
(三) 司法严明 | 第17-18页 |
(四) 外交密切 | 第18-19页 |
三、宋代司法检验制度的法律渊源 | 第19-22页 |
(一) 刑统 | 第19页 |
(二) 敕、令、格、式 | 第19-21页 |
(三) 申明、断例、指挥和看详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宋代司法检验制度的内容 | 第22-41页 |
一、司法检验的原则 | 第22-24页 |
(一) 躬亲检验原则 | 第22页 |
(二) 公开严谨检验原则 | 第22-23页 |
(三) 回避原则 | 第23-24页 |
二、司法检验主体 | 第24-26页 |
(一) 检验人员的组成 | 第24-26页 |
1.行政官吏 | 第24-25页 |
2.仵作 | 第25-26页 |
3.胥吏 | 第26页 |
三、司法检验的范围 | 第26-30页 |
(一) 法医类检验 | 第26-28页 |
1.伤残检验 | 第26-27页 |
2.尸体检验 | 第27-28页 |
3.毒物检验 | 第28页 |
(二) 物证类检验 | 第28-30页 |
1.笔迹检验 | 第28-29页 |
2.印章印文检验 | 第29页 |
3.朱墨时序检验 | 第29-30页 |
4.痕迹检验 | 第30页 |
四、司法检验程序 | 第30-34页 |
(一) 一般检验程序 | 第31-33页 |
1.报检 | 第31页 |
2.差官 | 第31-32页 |
3.检验 | 第32-33页 |
4.申牒 | 第33页 |
(二) 其他检验程序 | 第33-34页 |
1.覆检 | 第33-34页 |
2.免检 | 第34页 |
五、司法检验文书 | 第34-37页 |
(一) “验状” | 第35页 |
(二) “验尸格目 | 第35-36页 |
(三) “检验正背人形图 | 第36-37页 |
六、司法检验的责任 | 第37-41页 |
(一) 应验而不验的责任 | 第37-38页 |
(二) 稽滞检验的责任 | 第38页 |
(三) 检验不实的责任 | 第38-39页 |
(四) 受贿舞弊的责任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宋代司法检验制度的特点 | 第41-48页 |
一、检验制度的法律规范更加完善 | 第41-42页 |
(一) 检验人员制度的细化 | 第41页 |
(二) 检验程序的增加 | 第41-42页 |
(三) 检验文书的规范明确 | 第42页 |
二、检验人员趋向于专业化 | 第42-43页 |
(一) 规定了检验人员的资格条件 | 第42-43页 |
(二) 确定检验人员的法律责任 | 第43页 |
三、设立检验制度的工作原则 | 第43-44页 |
(一) 以躬亲原则为检验人员的工作指南 | 第43-44页 |
(二) 以公开严谨原则为检验工作的基本要求 | 第44页 |
(三) 以回避原则保障检验工作的公平公正 | 第44页 |
四、检验程序科学规范 | 第44-45页 |
(一) 一般检验程序的步骤细化 | 第44-45页 |
(二) 增设特殊案情的处理机制 | 第45页 |
五、创建检验文书的标准 | 第45-46页 |
(一) 文本检验文书格式统一 | 第45-46页 |
(二) 图形检验文书的内容统一 | 第46页 |
六、开启民间检验机构的合作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宋代司法检验制度的影响 | 第48-56页 |
一、带动了与司法检验制度相关法律的发展 | 第48-49页 |
(一) 尸体检验法令的完善 | 第48-49页 |
(二) 免检制度的进一步细化 | 第49页 |
二、推动了检验人员的制度构建 | 第49-50页 |
(一) 检验人员的地位确立 | 第49-50页 |
(二) 检验人员的责任明确 | 第50页 |
三、加速了法医检验技术的发展 | 第50-52页 |
(一) 司法检验著作的广泛流传 | 第50-51页 |
(二) 《洗冤集录》的补充校订 | 第51-52页 |
四、促进了检验文书格式的完善 | 第52-54页 |
(一) 元代司法检验文书的继承 | 第52-53页 |
1.“检验法式” | 第52-53页 |
2.“初复检验关文式” | 第53页 |
(二) 清代司法检验文书的继承 | 第53-54页 |
1.“尸格”和“尸图” | 第53页 |
2.“骨格”和“骨图” | 第53-54页 |
五、提高了检验在案件审理中的作用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