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碳基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47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化学修饰电极第15-21页
        1.2.1 修饰电极的发展概况第16-17页
        1.2.2 化学修饰电极的类型和修饰方法第17-20页
        1.2.3 化学修饰电极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20-21页
    1.3 碳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第21-28页
        1.3.1 碳纳米材料及其性质第21-23页
        1.3.2 碳基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第23-27页
        1.3.3 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表征第27-28页
    1.4 研究现状及展望第28-30页
    1.5 本论文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0-31页
    1.6 参考文献第31-47页
第二章 四氧化三钴/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测定异烟肼第47-58页
    2.1 引言第47页
    2.2 实验部分第47-48页
        2.2.1 仪器和试剂第47-48页
        2.2.2 修饰电极的制备第4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8-54页
        2.3.1 修饰电极的表征第48-50页
        2.3.2 异烟肼在Co_3O_4/GR/GCE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第50-51页
        2.3.3 实验条件优化第51-52页
        2.3.4 校正曲线和干扰第52-53页
        2.3.5 重现性和稳定性第53页
        2.3.6 实际样品分析第53-54页
    2.4 总结第54-55页
    2.5 参考文献第55-58页
第三章 磺基丙氨酸/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测定异烟肼第58-70页
    3.1 引言第58页
    3.2 实验部分第58-59页
        3.2.1 仪器和试剂第58-59页
        3.2.2 修饰电极的制备第5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9-67页
        3.3.1 CA/GR/GCE的电化学表征第59-61页
        3.3.2 异烟肼在GR/CA/GCE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第61-63页
        3.3.3 溶液pH和L-Cys的电聚合圈数对异烟肼测定的影响第63-64页
        3.3.4 校准曲线第64-66页
        3.3.5 干扰、重现性和稳定性研究第66-67页
        3.3.6 实际样品分析第67页
    3.4 结论第67页
    3.5 参考文献第67-70页
第四章 氧化锌/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测定氧氟沙星第70-81页
    4.1 引言第70页
    4.2 实验部分第70-71页
        4.2.1 仪器和试剂第70-71页
        4.2.2 修饰电极的制备第7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1-77页
        4.3.1 修饰电极的表征第71-73页
        4.3.2 OFL在ZnO/GR/GCE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第73-74页
        4.3.3 溶液pH和ZnO的电聚合圈数对OFL测定的影响第74-75页
        4.3.4 校准曲线第75-76页
        4.3.5 干扰性和稳定性研究第76页
        4.3.6 实际样品分析第76-77页
    4.4 结论第77页
    4.5 参考文献第77-81页
第五章 多壁碳纳米管/VB_(12)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测定对羟基苯乙酮第81-92页
    5.1 引言第81-82页
    5.2 实验部分第82-83页
        5.2.1 仪器和试剂第82页
        5.2.2 电极制备第82页
        5.2.3 实验步骤第82-8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3-89页
        5.3.1 MWCNT/ VB_(12)/ GCE修饰电极的表征第83-84页
        5.3.2 p-Hyd在MWCNTs/VB_(12)/GCE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第84-86页
        5.3.3 实验条件优化第86-87页
        5.3.4 校正曲线第87-88页
        5.3.5 干扰、重现性和稳定性研究第88页
        5.3.6 血清中回收率试验第88-89页
    5.4 结论第89页
    5.5 参考文献第89-92页
第六章 聚铬黑T修饰玻碳电极方波伏安法测定对羟基苯乙酮第92-103页
    6.1 引言第92页
    6.2 实验部分第92-93页
        6.2.1 仪器和试剂第92-93页
        6.2.2 电极制备第93页
        6.2.3 实验步骤第93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3-101页
        6.3.1 PEBT膜的实验表征第93-95页
        6.3.2 裸电极与修饰电极的阻抗研究第95-96页
        6.3.3 p-Hyd在PEBT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第96页
        6.3.4 PEBT聚合圈数对p-Hyd电化学响应的影响第96-97页
        6.3.5 pH值对p-Hyd电化学响应的影响第97-99页
        6.3.6 校准曲线第99-100页
        6.3.7 干扰实验第100页
        6.3.8 PEBT/GCE的稳定性、重复性和重现性第100-101页
        6.3.9 血清中回收率试验第101页
    6.4 结论第101页
    6.5 参考文献第101-10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3-104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04-105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加的项目第105-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碳足迹的武汉市旅游生态效率研究
下一篇:基于LUR模型的武汉市空气质量时空特征分析及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