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第9-14页
        1.1.1 现实发展背景第9-12页
        1.1.2 政策支持背景第12-14页
        1.1.3 问题提出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6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1.3.1 研究目的第16页
        1.3.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7-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页
        1.4.2 研究主要内容第17-18页
    1.5 研究技术路线第18-19页
    1.6 本章小结第19-20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0-26页
    2.1 绿色建筑概述第20-22页
        2.1.1 绿色建筑概念第20页
        2.1.2 绿色建筑特点第20页
        2.1.3 绿色建筑技术第20-22页
        2.1.4 研究范围第22页
    2.2 建筑全寿命周期理论第22页
        2.2.1 建筑全寿命周期概念第22页
        2.2.2 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的意义第22页
    2.3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界定第22-24页
        2.3.1 基准建筑界定第22-23页
        2.3.2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界定第23-24页
        2.3.3 绿色建筑增量效益界定第24页
    2.4 价值工程理论第24-25页
        2.4.1 价值工程的发展第24页
        2.4.2 价值工程的概念第24页
        2.4.3 价值工程的原理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第26-42页
    3.1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思路第26页
    3.2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构成及计算第26-41页
        3.2.1 决策阶段增量成本构成及计算第26-27页
        3.2.2 设计阶段增量成本构成及计算第27页
        3.2.3 准备阶段增量成本构成及计算第27-28页
        3.2.4 施工阶段增量成本构成及计算第28-39页
        3.2.5 运营阶段增量成本构成及计算第39-41页
        3.2.6 回收阶段增量成本构成及计算第41页
    3.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4 绿色建筑增量效益分析第42-52页
    4.1 绿色建筑增量效益分析思路第42-43页
    4.2 绿色建筑增量效益构成及计算第43-51页
        4.2.1 绿色建筑增量经济效益构成及计算第43-45页
        4.2.2 绿色建筑增量环境效益构成及计算第45-50页
        4.2.3 绿色建筑增量社会效益构成及计算第50-51页
    4.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5 基于价值工程的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现值分析第52-61页
    5.1 引入价值工程原因及目的第52-53页
        5.1.1 引入价值工程的原因第52页
        5.1.2 引入价值工程的目的第52-53页
    5.2 模型构建第53-59页
        5.2.1 动态评价参数界定第53-54页
        5.2.2 增量成本现值分析第54-57页
        5.2.3 增量效益现值分析第57-58页
        5.2.4 模型构建第58-59页
    5.3 模型结果分析第59页
    5.4 模型应用注意事项第59-60页
    5.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6 案例分析第61-69页
    6.1 项目概况第61页
    6.2 项目使用的绿色建筑技术第61-63页
    6.3 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计算第63-65页
        6.3.1 增量成本计算第63-64页
        6.3.2 增量效益计算第64-65页
    6.4 结论分析第65-68页
        6.4.1 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现值计算第65-67页
        6.4.2 价值工程综合评价第67-68页
    6.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9-70页
    7.1 结论第69页
    7.2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随机种群模型的散逸性
下一篇:一维六方准晶非周期平面的接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