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徐变效应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2页
1 绪论第12-18页
    1.1 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发展现状第12-13页
    1.2 混凝土徐变的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第13-15页
    1.3 工程背景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18页
2 混凝土徐变的基础理论及计算预测模型第18-32页
    2.1 混凝土的徐变及其影响因素第18-24页
        2.1.1 混凝土的徐变第18-19页
        2.1.2 混凝土的徐变机理第19-21页
        2.1.3 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因素第21-24页
    2.2 混凝土徐变系数的几种计算公式第24-25页
    2.3 徐变理论及徐变系数的数学模式第25-29页
        2.3.1 关于徐变的三种经典理论第25-28页
        2.3.2 徐变系数的数学模式第28-29页
    2.4 混凝土徐变的几种常用预测模型第29-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徐变效应分析第32-45页
    3.1 徐变效应对桥梁结构的影响第32页
    3.2 箱形梁的优点及受力特点第32-34页
        3.2.1 箱形梁的优点第32-33页
        3.2.2 箱形梁的受力特点第33-34页
    3.3 混凝土徐变效应的计算方法第34-38页
        3.3.1 混凝土徐变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变形计算第34-36页
        3.3.2 混凝土徐变引起的次内力计算第36-38页
    3.4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徐变效应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第38-44页
        3.4.1 混凝土徐变分析的基本假定第38页
        3.4.2 混凝土徐变的有限元计算方法第38-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4 老万福河大桥工程实例分析第45-63页
    4.1 工程概况第45-47页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7-50页
        4.2.1 全桥模型建立第47-48页
        4.2.2 边界条件处理第48页
        4.2.3 材料特性第48页
        4.2.4 施工阶段的划分第48-50页
    4.3 徐变在老万福河大桥Midas模型中的实现方法第50-51页
        4.3.1 Midas模型中混凝土徐变的实现方法第50页
        4.3.2 Midas模型中徐变系数的选取第50-51页
        4.3.3 模型中徐变效应分析数据的提取方法第51页
    4.4 运营期徐变对桥梁变形的影响第51-54页
        4.4.1 徐变对主梁挠度的影响第51-53页
        4.4.2 徐变对主梁纵向位移的影响第53-54页
    4.5 运营期徐变对桥梁内力的影响第54-59页
        4.5.1 徐变对主梁轴力的影响第54-56页
        4.5.2 徐变对主梁剪力的影响第56-57页
        4.5.3 徐变对主梁弯矩的影响第57-59页
    4.6 不同长期荷载产生的徐变挠度和徐变次内力分析第59-62页
        4.6.1 自重和二期恒载产生的徐变挠度计算第59-60页
        4.6.2 预应力荷载产生的徐变挠度计算第60-61页
        4.6.3 自重和二期恒载产生的徐变次弯矩计算第61页
        4.6.4 预应力荷载产生的徐变次弯矩计算第61-62页
    4.7 本章小结第62-63页
5 老万福河大桥徐变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第63-89页
    5.1 不同悬臂施工周期下徐变效应分析第63-71页
        5.1.1 分析原理及分析方案第63页
        5.1.2 不同悬臂施工周期对徐变挠度的影响第63-67页
        5.1.3 不同悬臂施工周期对徐变次弯矩的影响第67-71页
        5.1.4 不同悬臂施工周期对徐变效应的影响分析第71页
    5.2 不同桥面铺装时间下徐变效应分析第71-81页
        5.2.1 分析原理及分析方法第71-72页
        5.2.2 不同铺装时间对徐变挠度的影响第72-76页
        5.2.3 不同铺装时间对徐变次弯矩的影响第76-80页
        5.2.4 不同桥面铺装时间对徐变效应的影响分析第80-81页
    5.3 不同合龙顺序下徐变效应分析第81-88页
        5.3.1 分析原理及分析方法第81-82页
        5.3.2 不同合龙顺序对徐变挠度的影响第82-84页
        5.3.3 不同合龙顺序对徐变次弯矩的影响第84-87页
        5.3.4 不同合龙顺序对徐变效应的影响分析第87-88页
    5.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结论第89-91页
致谢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附录A 附表第94-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步法和多性状基因组选择在西门塔尔牛群体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我国鸡蛋市场风险预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