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1.1 病原微生物 | 第10页 |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11页 |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 | 第11-12页 |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素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4.1 凝集因子 | 第12页 |
1.4.2 纤连素结合蛋白 | 第12-13页 |
1.5 奶牛乳腺的免疫防御屏障 | 第13页 |
1.6 FcRn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6.1 牛乳中免疫球蛋白 | 第13-14页 |
1.6.2 FcRn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6.3 FcRn的分子结构 | 第14页 |
1.7 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7.1 全菌灭活疫苗 | 第15页 |
1.7.2 弱毒活苗 | 第15页 |
1.7.3 亚单位疫苗 | 第15页 |
1.7.4 核酸疫苗 | 第15-16页 |
1.7.5 抗原抗体复合物疫苗 | 第16页 |
1.8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2 研究一 Fc-FnBPB-ClfA的基因串联 | 第17-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19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17页 |
2.1.2 载体与试剂 | 第17-18页 |
2.1.3 质粒及血样 | 第18页 |
2.1.4 实验所需主要溶液 | 第18页 |
2.1.5 实验流程图 | 第18-1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9-26页 |
2.2.1 泌乳奶牛血中分离淋巴细胞 | 第19-20页 |
2.2.2 牛淋巴细胞中总RNA的提取 | 第20页 |
2.2.3 反转录 | 第20-22页 |
2.2.4 牛Fc基因片段回收及纯化 | 第22-23页 |
2.2.5 重组质粒pMD19T-Fc的构建 | 第23页 |
2.2.6 重组质粒pMD19T-Fc的PCR鉴定 | 第23-24页 |
2.2.7 提取重组质粒pMD19T-Fc | 第24-25页 |
2.2.8 重组质粒pMD19T-Fc测序 | 第25页 |
2.2.9 Fc基因与FnBPB-ClfA基因的串联 | 第25-26页 |
2.2.10 重组质粒pMD19T-Fc-FnBPB-ClfA的构建 | 第26页 |
2.2.11 重组质粒pMD19T-Fc-FnBPB-ClfA的PCR鉴定 | 第26页 |
2.2.12 重组质粒pMD19T-Fc-FnBPB-ClfA的提取 | 第26页 |
2.2.13 重组质粒pMD19T-Fc-FnBPB-ClfA序列测定 | 第26页 |
2.3 结果 | 第26-29页 |
2.3.1 牛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完整性鉴定 | 第26-27页 |
2.3.2 IgG Fc基因片段的RT-PCR扩增结果 | 第27-28页 |
2.3.3 重组质粒pMD19T-Fc序列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28页 |
2.3.4 Fc-FnBPB-ClfA串联基因PCR扩增结果 | 第28-29页 |
2.4 讨论 | 第29页 |
2.5 小结 | 第29-30页 |
3 研究二 融合蛋白Fc-FnBPB-ClfA的原核表达 | 第30-4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0-34页 |
3.1.1 表达载体 | 第30-31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31-32页 |
3.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2-33页 |
3.1.5 试验流程图 | 第33-3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4-37页 |
3.2.1 重组表达质粒pET32a-Fc-FnBPB-ClfA的构建 | 第34-35页 |
3.2.2 重组蛋白Fc-FnBPB-ClfA的诱导表达及分析 | 第35-37页 |
3.3 结果 | 第37-44页 |
3.3.1 重组表达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 第37-38页 |
3.3.2 重组表达质粒pET32a-Fc-FnBPPB-ClfA序列的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38-41页 |
3.3.3 重组蛋白最佳诱导时间的确定 | 第41页 |
3.3.4 重组蛋白最佳诱导剂浓度确定 | 第41-42页 |
3.3.5 重组蛋白的可溶性鉴定 | 第42-43页 |
3.3.6 重组目的蛋白的纯化 | 第43页 |
3.3.7 重组蛋白浓度测定结果 | 第43-44页 |
3.4 讨论 | 第44页 |
3.4.1 表达系统的选择 | 第44页 |
3.5 小结 | 第44-45页 |
4 研究三 重组蛋白Fc-FnBPB-ClfA配合铝盐佐剂对本动物免疫学的研究 | 第45-53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4.1.1 实验动物 | 第45页 |
4.1.2 重组蛋白与试剂 | 第4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5-53页 |
4.2.1 制备铝盐佐剂与重组蛋白Fc-FnBPB-ClfA的混合疫苗 | 第45页 |
4.2.2 奶牛的免疫程序 | 第45页 |
4.2.3 牛乳中体细胞数的测定 | 第45-46页 |
4.2.4 牛乳中体细胞数的测定的结果 | 第46页 |
4.2.5 牛血清中Fc-FnBPB-ClfA抗体的测定 | 第46页 |
4.2.6 免疫奶牛血清ELISA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 第46-53页 |
5 总体讨论与结论 | 第53-55页 |
5.1 总体讨论 | 第53页 |
5.2 总体结论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