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合金学与各种性质合金论文--其他特种性质合金论文

Ti42.5Cu42.5Ni10Zr5非晶复合材料改性研究—陶粒轧制与深冷处理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7页
    1.1 块体非晶合金的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块体非晶材料的形成条件第12-13页
        1.2.1 块体非晶合金形成的热力学条件第12-13页
        1.2.2 块体非晶的动力学条件第13页
    1.3 块体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第13-18页
        1.3.1 水淬法第14页
        1.3.2 高压铸造法第14-15页
        1.3.3 铜模铸造法第15-16页
        1.3.4 电弧熔炼吸铸法第16-17页
        1.3.5 加盖浇铸法第17页
        1.3.6 定向熔化法第17-18页
    1.4 块体非晶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第18-20页
        1.4.1 块体非晶材料的力学性能第18-19页
        1.4.2 块体非晶合金的磁学性能第19页
        1.4.3 块体非晶合金的电学性能第19页
        1.4.4 块体非晶材料的化学性能第19-20页
    1.5 块体非晶材料变形行为的研究第20-21页
        1.5.1 剪切转变区理论第20页
        1.5.2 自由体积模型第20-21页
    1.6 Ti基块体非晶材料塑性变形的研究第21-22页
    1.7 深冷处理对块体非晶材料的影响第22-23页
    1.8 块体非晶材料腐蚀行为的研究第23-24页
    1.9 Ti基块体非晶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第24-25页
    1.10 本论文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5-27页
第2章 实验设备及检测分析方法第27-32页
    2.1 非晶合金成分的选择第27页
    2.2 非晶合金的制备第27-28页
    2.3 实验流程第28-29页
    2.4 大块非晶合金试样的表征第29-30页
        2.4.1 X射线衍射分析第29页
        2.4.2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第29页
        2.4.3 硬度测量第29-30页
        2.4.4 室温压缩力学性能检测第30页
        2.4.5 扫描电镜分析第30页
    2.5 深冷处理工艺的确定第30页
    2.6 陶粒轧制工艺的确定第30-31页
    2.7 腐蚀实验方案的确定第31-32页
第3章 陶粒轧制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的性能第32-46页
    3.1 引言第32-33页
    3.2 陶粒轧制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第33-34页
    3.3 陶粒轧制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第34-38页
        3.3.1 显微硬度测试第34-35页
        3.3.2 室温压缩性能测试第35-36页
        3.3.3 轧制样品的剪切带的分析第36-38页
    3.4 陶粒轧制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断口形貌的分析第38-42页
    3.5 陶粒轧制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分析第42-44页
    3.6 分析与讨论第44-45页
    3.7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深冷处理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的性能第46-63页
    4.1 引言第46-47页
    4.2 深冷处理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第47-48页
    4.3 深冷处理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的力学分析第48-50页
        4.3.1 显微硬度测试第48-49页
        4.3.2 室温压缩性能测试第49-50页
    4.4 深冷处理Ti_(42.5)Cu_(42.5)Nil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分析第50-52页
    4.5 深冷处理Ti_(42.5)Cu_(42.5)Nil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的断裂机制分析第52-57页
    4.6 深冷处理Ti_(42.5)Cu_(42.5)Nil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的腐蚀性能分析第57-59页
    4.7 分析和讨论第59-62页
    4.8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结论第63-65页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6页
致谢第76-77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全息技术的机器视觉测量光路的改进研究
下一篇:基于环形光瞳滤波器的超分辨数字全息显微成像理论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