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储罐的应用及结构形式 | 第12-16页 |
1.1.1 储罐的应用 | 第12-13页 |
1.1.2 储罐的结构形式 | 第13-16页 |
1.2 储罐在撞击和爆炸荷载下的破坏事故 | 第16-17页 |
1.3 储罐在撞击和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 第17-21页 |
1.3.1 薄壳结构在撞击荷载下的动力响应 | 第17-19页 |
1.3.2 爆炸荷载及其模拟 | 第19-20页 |
1.3.3 储罐在爆炸荷载下的动力响应 | 第20-21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1-23页 |
第2章 大型钢储罐在撞击荷载作用下的实验研究 | 第23-33页 |
2.1 实验装置 | 第24-25页 |
2.2 实验试件 | 第25-26页 |
2.3 实验原理及数据测量 | 第26-28页 |
2.3.1 凹陷位移时程的测量 | 第26-28页 |
2.3.2 接触力的测量 | 第28页 |
2.4 实验结果与数值结果对比 | 第28-31页 |
2.5 已有文献中球壳冲击实验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大型钢储罐在撞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与破坏模式 | 第33-45页 |
3.1 典型钢储罐在撞击作用下的结构响应 | 第33-36页 |
3.1.1 有限元模型 | 第33-34页 |
3.1.2 撞击过程 | 第34-35页 |
3.1.3 变形模式 | 第35-36页 |
3.2 参数分析 | 第36-40页 |
3.2.1 撞击物速度 | 第36-37页 |
3.2.2 径厚比 | 第37-39页 |
3.2.3 高径比 | 第39-40页 |
3.3 储罐的失效模式 | 第40-43页 |
3.3.1 未失效 | 第40-41页 |
3.3.2 局部失效模式 | 第41页 |
3.3.3 整体失效模式 | 第41-42页 |
3.3.4 破裂失效模式 | 第42-43页 |
3.4 失效模式变化规律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钢储罐在相邻储罐爆炸碎片撞击下的动力响应 | 第45-65页 |
4.1 碎片产生的随机参数 | 第45-47页 |
4.2 碎片初始量的求解 | 第47-49页 |
4.2.1 储罐碎片的初速度 | 第47页 |
4.2.2 碎片的飞行轨迹 | 第47-49页 |
4.3 碎片对相邻储罐的撞击 | 第49-54页 |
4.3.1 目标储罐建模 | 第50页 |
4.3.2 刚性碎片和弹塑性碎片 | 第50-52页 |
4.3.3 储罐阻尼的影响 | 第52页 |
4.3.4 碎片尺寸 | 第52-54页 |
4.4 碎片撞击角度的影响 | 第54-64页 |
4.4.1 罐壁顶部撞击 | 第55-60页 |
4.4.2 罐壁中部撞击 | 第60-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钢储罐在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 第65-94页 |
5.1 简化冲击荷载下的动力响应 | 第65-72页 |
5.1.1 冲击波峰值的影响 | 第66-68页 |
5.1.2 冲击波持续时间的影响 | 第68-70页 |
5.1.3 加载面积的影响 | 第70-72页 |
5.2 TNT当量爆炸下的动力响应 | 第72-82页 |
5.2.1 爆炸模型 | 第72-74页 |
5.2.2 爆炸冲击波 | 第74-78页 |
5.2.3 罐壁超压分布 | 第78-80页 |
5.2.4 空中起爆和地面起爆 | 第80-82页 |
5.3 两点起爆工况分析 | 第82-88页 |
5.3.1 两点同时起爆 | 第82-85页 |
5.3.2 两点相继起爆 | 第85-88页 |
5.4 抗爆措施 | 第88-92页 |
5.4.1 内部充液的影响 | 第89-90页 |
5.4.2 储罐周围地面材质的影响 | 第90-91页 |
5.4.3 储罐外设置防爆带 | 第91-9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4-97页 |
6.1 结论 | 第94-95页 |
6.2 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2页 |
作者简介 | 第102页 |
科研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