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创新点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3-21页 |
1.2.1 聚合物对原油品质影响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2 表面活性剂对原油品质影响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3 采油过程本身对原油性质的影响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2.4 其它采油助剂对原油性质的影响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5 化学驱采油之后增加的废弃物 | 第20-21页 |
1.2.6 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1-24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1-2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2章 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24-42页 |
2.1 试验方法对应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 第24-27页 |
2.2 原油基础性质分析试验部分 | 第27-31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7-30页 |
2.2.2 实验药品 | 第30-31页 |
2.3 判断对油品性质是否有影响方法的确定 | 第31-40页 |
2.3.1 原油性质允许最大变化范围的确定 | 第31-34页 |
2.3.2 馏分油性质变化范围标准的确定 | 第34-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聚合物对原油品质及加工产品的影响 | 第42-73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2-46页 |
3.1.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42-43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43-46页 |
3.2 聚合物物性表征 | 第46-47页 |
3.2.1 聚合物官能团特征结构分析 | 第46-47页 |
3.2.2 聚合物热分析 | 第47页 |
3.3 聚合物对原油品质的影响 | 第47-58页 |
3.3.1 同一油田邻近含聚与不含聚油井油样对比 | 第48-49页 |
3.3.2 不同浓度聚合物对原油品质的影响 | 第49-53页 |
3.3.3 不同浓度含聚污水中胶质沥青质的含量 | 第53-54页 |
3.3.4 聚合物水溶液界面张力及Zeta电位值分析 | 第54-55页 |
3.3.5 聚合物加入原油前后在水溶液中的形态 | 第55-56页 |
3.3.6 胶质与沥青质分别与聚合物作用后形态分析 | 第56-58页 |
3.4 聚合物对原油加工产品性质的影响 | 第58-72页 |
3.4.1 聚合物的加入对原油馏分收率的影响 | 第58-61页 |
3.4.2 聚合物的加入对汽油馏分性质的影响 | 第61-63页 |
3.4.3 聚合物对柴油馏分性质的影响分析 | 第63-65页 |
3.4.4 聚合物对蜡油馏分性质影响分析 | 第65-67页 |
3.4.5 聚合物对常压渣油性质影响分析 | 第67-69页 |
3.4.6 聚合物对减压渣油性质影响分析 | 第69-7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4章 表面活性剂对原油品质及加工产品的影响 | 第73-106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3-76页 |
4.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73-74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74-76页 |
4.2 表面活性剂HDS物性表征 | 第76-79页 |
4.2.1 表面活性剂HDS元素分析 | 第76-77页 |
4.2.2 表面活性剂HDS类型的判定 | 第77页 |
4.2.3 表面活性剂HDS红外测试 | 第77-78页 |
4.2.4 表面活性剂HDS热重分析 | 第78-79页 |
4.3 表面活性剂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 | 第79-86页 |
4.3.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 | 第79-82页 |
4.3.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油水两相中的分配 | 第82-84页 |
4.3.3 表面活性剂在油水两相中分配的理论分析 | 第84-86页 |
4.4 表面活性剂对原油及其加工产品性质的影响 | 第86-97页 |
4.4.1 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对原油性质的影响 | 第86-88页 |
4.4.2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Zeta电位和界面张力变化情况 | 第88-89页 |
4.4.3 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对加工产品性质的影响 | 第89-97页 |
4.4.4 表面活性剂对原油及加工产品性质影响小结 | 第97页 |
4.5 聚/表二元化学剂对原油品质及其加工产品的影响 | 第97-105页 |
4.5.1 不同浓度聚/表二元化学剂对原油品质的影响 | 第97-99页 |
4.5.2 邻近区块聚/表二元化学剂对原油品质的影响 | 第99-100页 |
4.5.3 邻近区块聚/表二元化学驱油样与水驱油样加工产品性质对比 | 第100-10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5章 化学驱油产生的废弃物 | 第106-127页 |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06-108页 |
5.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106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106-108页 |
5.2 海上油田含聚油泥处理方法研究 | 第108-116页 |
5.2.1 油泥在原油中分散稳定性的研究 | 第109-113页 |
5.2.2 不同浓度油泥对原油性质及加工产品的影响 | 第113-116页 |
5.2.3 海上油田处理油泥方法总结 | 第116页 |
5.3 化学驱产生的老化油处理 | 第116-126页 |
5.3.1 老化油样品基本性质分析 | 第117-118页 |
5.3.2 老化油样品杂质分析 | 第118-121页 |
5.3.3 老化油最佳处理条件的研究 | 第121-125页 |
5.3.4 老化油处理方法总结 | 第125-12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39-14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