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选矿论文--金属矿选矿论文--有色金属矿选矿论文

受氰化物深度抑制闪锌矿的抑制及铜活化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18页
    1.1 氰化尾渣资源概况第12页
    1.2 影响氰化闪锌矿浮选回收的因素第12-13页
    1.3 闪锌矿受氰化物抑制及铜活化机理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1 氰化物对闪锌矿的抑制机理第13-14页
        1.3.2 氰化物存在的体系下,Cu~(2+)对闪锌矿活化机理研究第14-16页
    1.4 密度泛函理论在闪锌矿浮选体系中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4.1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第16页
        1.4.2 密度泛函理论在闪锌矿浮选体系中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5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第18-22页
    2.1 单矿物的制备第18页
    2.2 仪器与试剂第18-19页
    2.3 研究方法第19-22页
        2.3.1 浸出与浮选实验第19-20页
        2.3.2 红外光谱测试第20页
        2.3.3 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第20页
        2.3.4 游离氰离子的测定第20-21页
        2.3.5 密度泛函计算模型及方法第21-22页
第三章 氰分子在闪锌矿(110)面的吸附第22-36页
    3.1 计算模型方法及模型第22-25页
        3.1.1 计算及模型的构建第22-23页
        3.1.2 能量计算方法第23-24页
        3.1.3 计算参数的选取方法第24-25页
    3.2 理想闪锌矿(110)表面的电子结构及性质第25页
    3.3 单个氰分子在闪锌矿(110)表面的吸附第25-29页
        3.3.1 闪锌矿(110)面氰分子吸附位置测试第25-26页
        3.3.2 闪锌矿(110)面氰分子吸附的电荷密度及键的Mulliken布居第26-28页
        3.3.3 闪锌矿(110)面氰分子吸附电子态密度及Mulliken布居分析第28-29页
    3.4 多个孤立氰分子在闪锌矿(110)面的吸附第29-35页
        3.4.1 多个孤立氰分子在闪锌矿(110)面的吸附构型及吸附能第29-31页
        3.4.2 多个孤立氰分子在闪锌矿(110)面吸附的态密度及Mulliken布居分析203.4.3 多个孤立氰分子的吸附对闪锌矿(110)面电荷的影响第31-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闪锌矿(110)面的铜活化第36-42页
    4.1 能量计算方法第36页
    4.2 闪锌矿(110)面铜原子的吸附第36-39页
        4.2.1 闪锌矿(110)面的铜原子吸附位点测试第36-37页
        4.2.2 闪锌矿(110)面铜原子吸附前后电荷密度及键Mulliken布居第37-38页
        4.2.3 闪锌矿(110)面铜原子吸附前后的态密度及Mulliken布居分析第38-39页
    4.3 闪锌矿(110)面铜原子的置换与吸附对活化的对比第39-41页
        4.3.1 闪锌矿(110)面铜原子的置换与吸附的位点第39-40页
        4.3.2 闪锌矿(110)面铜原子吸附与置换前后的态密度及布居分析第40-41页
    4.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五章 闪锌矿(110)面氰分子吸附后的铜活化第42-58页
    5.1 能量计算方法第42页
    5.2 闪锌矿(110)面单个氰分子吸附后铜原子的置换第42-45页
        5.2.1 闪锌矿(110)面单个氰分子吸附后铜原子的置换构型和置换能第42-43页
        5.2.2 闪锌矿(110)面单个氰分子吸附后铜原子置换的电荷密度及键的Mulliken布居第43-44页
        5.2.3 闪锌矿(110)面单个氰分子吸附后铜原子置换前后的态密度及Mulliken布居分析第44-45页
    5.3 闪锌矿(110)面单个氰分子吸附后铜原子的吸附第45-50页
        5.3.1 闪锌矿(110)面单个氰分子吸附后铜原子吸附构型及吸附能第45-47页
        5.3.2 闪锌矿(110)面单个氰分子吸附后铜原子吸附的电荷密度及键的Mulliken布居第47-48页
        5.3.3 闪锌矿(110)面单个氰分子吸附后铜原子吸附前后的态密度及Mulliken布居分析第48-50页
    5.4 闪锌矿(110)面多个氰分子吸附后的铜原子的吸附第50-57页
        5.4.1 闪锌矿(110)面多个氰分子吸附后铜原子吸附构型及吸附能第50-52页
        5.4.2 闪锌矿(110)面多个氰分子吸附后铜原子吸附的电荷密度及键的Mulliken布居第52-53页
        5.4.3 闪锌矿(110)面多个氰分子吸附后铜原子吸附前后的态密度及Mulliken布居分析第53-57页
    5.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闪锌矿在氰化浸出前后的浮选行为研究第58-72页
    6.1 闪锌矿在氰化钠浸出后浮选体系的Eh-pH计算第58-61页
    6.2 闪锌矿在氰化钠溶液中浸出前后浮选行为试验第61-67页
        6.2.1 不同pH条件下,闪锌矿的浮选行为影响第61页
        6.2.2 硫酸铜用量对闪锌矿的浮选行为影响第61-62页
        6.2.3 不同pH条件下,闪锌矿在氰化钠溶液中浸出后的浮选行为第62-63页
        6.2.4 pH=7.5 时,氰化钠浸出条件对氰化浸出后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第63-64页
        6.2.5 pH=10.5 时,氰化钠浸出条件对氰化浸出后闪锌矿浮选行为的影响第64-66页
        6.2.6 不同氰化钠浸出条件下,溶液中及闪锌矿表面残留的游离氰离子浓度第66-67页
    6.3 红外光谱及X光电子能谱研究氰化物及铜与闪锌矿表面的作用第67-70页
        6.3.1 红外光谱研究氰化物及硫酸铜与闪锌矿表面的作用第67-68页
        6.3.2 X光电子能谱研究氰化物及硫酸铜与闪锌矿表面的作用第68-70页
    6.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七章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附录A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7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情况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生动植物及其组合对富营养化园林水体净化效应研究
下一篇:5-氨基乙酰丙酸对干旱胁迫下柱花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