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清前期(1616~1840年)论文

清代漳州宗族祠祭研究--以南靖奎洋庄氏为个案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17页
    一、选题缘起第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总结第12-16页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6-17页
第一章 南靖奎洋庄氏宗族繁衍及其祠堂建设史况第17-45页
    第一节 宗族传衍及其祖先记忆第18-22页
        一、源出泉州,由潮迁靖第18-19页
        二、入赘朱氏,六世而昌第19-22页
    第二节 南靖奎洋庄氏祠堂建设史况第22-36页
        一、大宗祠及各房支建祠历程第22-33页
        二、宗族各阶层的建祠参与第33-36页
    第三节 祠堂的木主及其社会功能第36-45页
        一、木主及其宗族意义第36-38页
        二、祠堂木主制度第38-42页
        三、祠堂木主的社会功能第42-45页
第二章 南靖奎洋庄氏宗族祠祭祭产的设立与管理第45-63页
    第一节 家族祭产及其设立第45-46页
    第二节 家族祭产的来源与形式第46-54页
        一、祭田第47-52页
        二、家族福会第52-53页
        三、杉林第53页
        四、其他形式的祭产来源第53-54页
    第三节 祠祭祭产的管理与用途第54-63页
        一、祠祭资金的管理第55-58页
        二、祠祭祭产的用途第58-63页
第三章 南靖奎洋庄氏宗族祠祭的内容与形式第63-87页
    第一节 祠祭仪式的传统承继与变迁第63-70页
        一、《家礼》与漳州祠祭传统第63-65页
        二、南靖庄氏祠祭仪节与流程第65-69页
        三、祠祭仪式对《家礼》的承继与调适第69-70页
    第二节 祠祭祭品的种类与礼制第70-79页
        一、祠祭祭品的在地化第70-73页
        二、祭品的陈设及其礼制第73-75页
        三、敬祖与荫福的媒介第75-79页
    第三节 祠祭祭文的种类、特点与作用第79-87页
        一、祠祭祭文及其特点第79-84页
        二、祠祭祭文的作用第84-87页
第四章 宗族祠祭的特点及其在地方社会中的作用第87-107页
    第一节 清代漳州宗族祠祭的特点第87-95页
        一、祠祭“亲缘圈”的外扩第87-89页
        二、祠祭礼制的规约化第89-92页
        三、祖先与神明同祀第92-95页
    第二节 祠祭在地方社会秩序建构中的积极作用第95-102页
        一、对宗族成员的统合与凝聚功能第95-97页
        二、家族权威的衍生与乡里教化第97-100页
        三、联结台湾、海外漳籍族人的纽带第100-102页
    第三节 祠祭在地方社会中引起的消极影响第102-107页
        一、由祠祭或祭田引发的宗族纠纷与械斗第102-105页
        二、家庭和地方财产积累的减少与流失第105-107页
结语第107-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5页
致谢第115-11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ndroid的临时组网文件共享系统
下一篇:移动端机械CAD图纸查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