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折狱龟鉴》审讯经验探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1页
    1.1 问题缘起第9页
    1.2 《折狱龟鉴》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本文的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0-11页
        1.3.1 写作思路第10页
        1.3.2 研究方法第10-11页
第二章 《折狱龟鉴》概述第11-14页
    2.1 《折狱龟鉴》的结构及其作者简介第11页
        2.1.1 《折狱龟鉴》的结构第11页
        2.1.2 作者简介第11页
    2.2 《折狱龟鉴》的成书背景第11-12页
    2.3《折狱龟鉴》的历史影响第12-14页
第三章 审讯经验之常态第14-23页
    3.1 “五听”察狱第14-16页
        3.1.1 内容:察言观色侦破案件第14-15页
        3.1.2 五听察狱评析第15-16页
    3.2 “情迹论”察狱第16-20页
        3.2.1 内容:察情与据证相结合第16-19页
        3.2.2 背景:办案水平提升及物证能力增强第19-20页
        3.2.3 价值:中国古代证据理论的突破第20页
    3.3 “神明”察狱第20-23页
        3.3.1 受神明启发司法官偶然审讯断案第20-22页
        3.3.2“神明”察狱的合理性分析第22-23页
第四章 审讯经验之谲术第23-30页
    4.1 谲术运用之原理:犯罪心理的分析第23-24页
        4.1.1 趋利避害之心理第23页
        4.1.2 畏罪心虚之心理第23页
        4.1.3 侥幸之心理第23-24页
        4.1.4 思维定式之心理第24页
    4.2 谲术运用之原则第24-25页
        4.2.1 正谲并用第24-25页
        4.2.2 注意保密第25页
    4.3 谲术运用之方法第25-27页
        4.3.1 乘虚而入法第25-26页
        4.3.2 欲擒故纵法第26页
        4.3.3 秘密取证法第26-27页
        4.3.4 紧扣证据法第27页
    4.4 谲术运用之作用第27-30页
        4.4.1 查情之术第27-28页
        4.4.2 取证之法第28页
        4.4.3 缉捕之计第28-30页
第五章 审讯经验之成因分析第30-34页
    5.1 “慎审”理念第30-31页
        5.1.1 司法官平衡情理与国法追求实质正义第30页
        5.1.2 谨慎断案而不敢仓促行之第30-31页
        5.1.3 审讯细致入微且认真负责第31页
    5.2 制度动因第31-34页
        5.2.1 转审复核制度第31-32页
        5.2.2 慎刑制度第32页
        5.2.3 平反制度第32-34页
第六章 审讯经验之局限、启示第34-37页
    6.1 局限第34-35页
        6.1.1 游走于自由心证与主观臆断之间第34页
        6.1.2 游走于智慧断案与欺骗取证之间第34-35页
        6.1.3 游走于至诚哀矜与偶然断案之间第35页
    6.2 对侦查讯问的现代启示第35-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收入流动性固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