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1-12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2-22页 |
1.1 代谢组学的概述 | 第12-15页 |
1.1.1 代谢组学样品处理 | 第13-14页 |
1.1.2 代谢组学检测的技术平台 | 第14-15页 |
1.1.3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及处理 | 第15页 |
1.2 代谢组学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 第15-20页 |
1.2.1 代谢组学在胃癌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1.2.2 代谢组学在大肠癌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1.3 代谢组学在胃肠道肿瘤中应用前景 | 第20-22页 |
第2章代谢产物对T3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 | 第22-31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31页 |
2.2.1 实验流程图 | 第23页 |
2.2.2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3-24页 |
2.2.3 病例选择和标本取材 | 第24-25页 |
2.2.4 实验标本处理 | 第25-27页 |
2.2.5 LC-MS分析 | 第27-28页 |
2.2.6 统计学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2.2.7 代谢产物的筛选 | 第29-31页 |
第3章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1-56页 |
3.1 胃癌T3N0组和T3N1-3 组之间差异代谢产物 | 第31-42页 |
3.1.1 胃癌淋巴结转移患者LC-MS总离子流图 | 第31-32页 |
3.1.2 代谢产物对LNPS组、LNNS组和QC组的区分情况 | 第32-33页 |
3.1.3 代谢产物的筛选 | 第33-37页 |
3.1.4 19种差异代谢产物对不同N分期胃癌的聚类分析 | 第37-39页 |
3.1.5 基于差异代谢产物建立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 | 第39-42页 |
3.2 基于代谢产物和临床病理参数建立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 | 第42-46页 |
3.2.1 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评分模型建立 | 第43-45页 |
3.2.2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应用 | 第45-46页 |
3.3 代谢产物对生存与后的影响 | 第46-50页 |
3.3.1 鉴定代谢物的结构 | 第46页 |
3.3.2 基于4个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患者的生存预后 | 第46-50页 |
3.4 讨论 | 第50-56页 |
第4章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