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钠冷快堆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钠冷快堆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中国钠冷快堆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3 钠冷快堆包壳材料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问题 | 第13-15页 |
1.4 元素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15-17页 |
1.5 本文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16-15NbSi不锈钢成分设计和实验方法 | 第18-30页 |
2.1 包壳和端塞合金成分 | 第19页 |
2.2 端塞合金相图计算 | 第19-24页 |
2.2.1 不同Nb含量对合金相形成的影响 | 第19-21页 |
2.2.2 不同C含量对合金相形成的影响 | 第21-23页 |
2.2.3 不同Si含量对合金相形成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 板材制备和焊接工艺 | 第24-26页 |
2.3.1 板材制备 | 第24-25页 |
2.3.2 焊接工艺 | 第25-26页 |
2.4 焊缝金属的检验及分析方法 | 第26-30页 |
2.4.1 焊接接头热裂纹敏感性试验 | 第26-27页 |
2.4.2 焊接接头热时效实验 | 第27页 |
2.4.3 焊接接头组织分析方法 | 第27页 |
2.4.4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分析方法 | 第27-29页 |
2.4.5 焊缝金属晶间腐蚀性能分析 | 第29-30页 |
第3章 Nb、C、Si对焊缝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及焊接性研究 | 第30-49页 |
3.1 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分析 | 第30-36页 |
3.1.1 Nb含量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30-33页 |
3.1.2 C含量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33-35页 |
3.1.3 Si含量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 Nb、C、Si含量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6-42页 |
3.2.1 Nb、C、Si含量对焊接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36-39页 |
3.2.2 Nb、C、Si含量对焊接接头弯曲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3 Nb、C、Si含量对焊接接头硬度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 焊接热裂纹敏感性实验 | 第42-45页 |
3.4 晶间腐蚀实验 | 第45-47页 |
3.5 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Nb、C、Si对时效态焊缝金属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9-63页 |
4.1 Nb含量对时效态焊缝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49-53页 |
4.1.1 Nb含量对时效态焊缝金属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49-51页 |
4.1.2 Nb含量对时效态焊缝金属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51-53页 |
4.2 C含量对时效态焊缝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4.2.1 C含量对时效态焊缝金属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53页 |
4.2.2 C含量对时效态焊缝金属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4.3 Si含量对时效态焊缝金属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1 Si含量对时效态焊缝金属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55页 |
4.3.2 Si含量对时效态焊缝金属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 Nb、C、Si含量对时效态焊接接头硬度的影响 | 第56-58页 |
4.5 时效前后焊缝金属拉伸性能和硬度对比分析 | 第58-61页 |
4.5.1 时效前后焊缝金属拉伸性能对比分析 | 第58-59页 |
4.5.2 时效前后焊缝金属硬度对比分析 | 第59-61页 |
4.6 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包壳与端塞的焊接 | 第63-67页 |
5.1 端塞制备工艺 | 第63-64页 |
5.2 端塞焊接 | 第64页 |
5.3 端塞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 第64-66页 |
5.4 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