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PID控制技术的预应力智能张拉机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页 |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需求分析 | 第12-16页 |
2.1 施工现场可能遇到的问题 | 第12页 |
2.2 工艺施工流程图 | 第12-13页 |
2.3 预应力智能张拉机应实现的目标 | 第13-14页 |
2.4 主要研究方案 | 第14页 |
2.5 需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3章 整体方案设计 | 第16-20页 |
3.1 智能张拉机整体系统组成概述 | 第16页 |
3.2 张拉机结构 | 第16-17页 |
3.3 远程监控系统 | 第17-1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4章 智能张拉机的设计与实现 | 第20-50页 |
4.1 自动控制设计原理 | 第20-21页 |
4.2 PID控制算法 | 第21页 |
4.3 模糊控制理论 | 第21-23页 |
4.4 建立模糊PID控制模型 | 第23-27页 |
4.4.1 输入输出变量及模糊化 | 第24-26页 |
4.4.2 模糊控制规则表 | 第26-27页 |
4.5 同步偏差监测和伸长量动态偏差监测 | 第27-28页 |
4.6 自动控制硬件组成 | 第28-40页 |
4.6.1 逻辑控制器 | 第30-34页 |
4.6.2 数字变频器 | 第34-36页 |
4.6.3 压力传感器 | 第36-38页 |
4.6.4 位移传感器 | 第38-40页 |
4.7 触摸屏及自动控制软件 | 第40-49页 |
4.7.1 力和伸长量双控 | 第43-47页 |
4.7.2 影响控制精度的因素 | 第47-48页 |
4.7.3 指纹认证 | 第48-49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验证与分析 | 第50-58页 |
5.1 实验室内验证 | 第50-54页 |
5.2 现场施工验证 | 第54-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