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5-25页 |
1.2.1 直接作用与食物网理论(food web theory) | 第15-17页 |
1.2.2 间接作用与间接互作网络(indirect interaction web) | 第17-21页 |
1.2.3 大型草食动物对生态系统的直接和间接作用 | 第21-24页 |
1.2.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工作进展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 | 第27-31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27-28页 |
2.2 气候特征 | 第28页 |
2.3 土壤类型 | 第28-29页 |
2.4 植被组成 | 第29页 |
2.5 动物类群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大型草食动物与植食性昆虫间的互作关系及其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 第31-49页 |
3.1 实验设计 | 第33-37页 |
3.1.1 样地设置 | 第33页 |
3.1.2 实验设计 | 第33-35页 |
3.1.3 固定样方中植被和微环境的初始状况 | 第35页 |
3.1.4 实验一:绵羊和异爪蝗的食性选择 | 第35页 |
3.1.5 实验二:绵羊对异爪蝗密度和植物盖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3.1.6 实验三:蒿属植物与异爪蝗采食活动 | 第36页 |
3.1.7 实验四:异爪蝗与绵羊采食行为 | 第36页 |
3.1.8 实验五:草食动物组合对植物群落特征及微环境的影响 | 第36页 |
3.1.9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6页 |
3.2.1 异爪蝗和绵羊的食性选择 | 第37-38页 |
3.2.2 异爪蝗密度 | 第38-39页 |
3.2.3 绵羊采食与植物盖度 | 第39页 |
3.2.4 蒿属植物盖度与异爪蝗密度 | 第39-40页 |
3.2.5 蒿属植物与异爪蝗采食 | 第40-41页 |
3.2.6 异爪蝗与绵羊采食活动 | 第41-42页 |
3.2.7 草食动物组合对羊草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8 固定样方内羊草与绵羊采食活动之间的关系 | 第43-44页 |
3.2.9 草食动物组合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10 草食动物组合对光照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 讨论与结论 | 第46-49页 |
3.3.1 脊椎与非脊椎草食动物之间的互惠关系 | 第46-47页 |
3.3.2 草食动物组合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3 结论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大型草食动物对天敌-植食性昆虫互作关系的影响 | 第49-77页 |
4.1 实验设计 | 第50-55页 |
4.1.1 样地概况与实验处理 | 第50页 |
4.1.2 实验一:大型草食动物对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 第50-51页 |
4.1.3 实验二:大型草食动物对横纹金蛛和异爪蝗密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4.1.4 实验三:大型草食动物对横纹金蛛和异爪蝗行为特征的影响 | 第52-54页 |
4.1.5 实验四:横纹金蛛和异爪蝗行为变化对其营养互作关系的影响 | 第54页 |
4.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54-55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5-73页 |
4.2.1 放牧对小区中植被的影响 | 第55-57页 |
4.2.2 放牧和杂类草去除对固定样中植被的影响 | 第57-60页 |
4.2.3 放牧和杂类草去除对固定样方中微环境的影响 | 第60-62页 |
4.2.4 放牧对小区中横纹金蛛和异爪蝗密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4.2.5 放牧和杂类草去除对固定样方中横纹金蛛蜘织网行为的影响 | 第63-64页 |
4.2.6 放牧和杂类草去除对固定样方中异爪蝗行为的影响 | 第64-67页 |
4.2.7 放牧和杂类草去除对固定样方中横纹金蛛捕食量的影响 | 第67-69页 |
4.2.8 固定样方中杂类草盖度与横纹金蛛捕食量之间的关系 | 第69-71页 |
4.2.9 固定样方中羊草盖度与横纹金蛛捕食量间的关系 | 第71-73页 |
4.3 讨论与结论 | 第73-77页 |
4.3.1 大型草食动物对生境结构的影响 | 第73-75页 |
4.3.2 植物群落组成和结构与节肢动物的行为特征 | 第75-76页 |
4.3.3 结论 | 第76-77页 |
第五章 草地立枯物间接调节大型草食动物对草地植物及植食性昆虫的作用 | 第77-92页 |
5.1 实验设计 | 第78-80页 |
5.1.1 样地概况及实验处理的设置 | 第78-79页 |
5.1.2 数据采集 | 第79页 |
5.1.3 数据计算和分析 | 第79-80页 |
5.2 结果 | 第80-88页 |
5.2.1 羊草和蒿属植物的生长速率 | 第80-81页 |
5.2.2 羊草和蒿属植物的绝对盖度 | 第81-83页 |
5.2.3 羊草和蒿属植物的相对盖度 | 第83-84页 |
5.2.4 绵羊对羊草和蒿属植物的采食频率 | 第84-86页 |
5.2.5 异爪蝗多度 | 第86页 |
5.2.6 异爪蝗多度与植物盖度之间的关系 | 第86-88页 |
5.3 讨论与结论 | 第88-92页 |
5.3.1 放牧和立枯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88-89页 |
5.3.2 放牧和植物立枯物对异爪蝗多度的影响 | 第89-90页 |
5.3.3 结论 | 第90-9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8页 |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92-94页 |
6.2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94-95页 |
6.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95-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11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11-11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12-11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内参加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