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离散速度方向模型的边界条件及其在波纹通道中的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5-19页
        1.1.1. MEMS技术第15-16页
        1.1.2. Power MEMS技术第16-18页
        1.1.3. 微尺度流动研究意义第18-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4页
        1.2.1. 微尺度流动特点第19-20页
        1.2.2. 平直微通道第20-22页
        1.2.3. 波纹微通道第22-24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24-27页
第二章 离散速度方向模型的边界条件第27-39页
    2.1 离散速度方向模型第27-32页
        2.1.1. 离散速度方向模型简介第27-29页
        2.1.2. 分子-壁面模型第29-31页
        2.1.3. 离散速度方向模型的验证第31-32页
    2.2 边界条件第32-38页
        2.2.1. 控制方程的变换第33页
        2.2.2. 分子-壁面反射形式第33-36页
        2.2.3. 几个宏观参数第36-38页
    2.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离散速度方向模型的并行程序设计第39-53页
    3.1 并行程序设计简介第39-40页
    3.2 微尺度流动在并行机上的建模第40-43页
        3.2.1. 并行编程模型第41-42页
        3.2.2. 消息传递编程接口MPI第42-43页
    3.3 离散速度方向模型的MPI并行程序设计第43-48页
        3.3.1. 离散速度方向模型的并行求解模型第43-46页
        3.3.2. MPI并行设计第46-48页
    3.4 计算模型及计算流程第48-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3页
第四章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3-83页
    4.1 计算参数及网格无关性第53-55页
        4.1.1. 计算参数设计第53-54页
        4.1.2. 网格无关性验证第54-55页
    4.2 模型改进前后的对比第55-58页
        4.2.1. 曲边边界计算的比较第55-57页
        4.2.2. 计算效率比较第57-58页
    4.3 对称波纹通道的流动特性第58-69页
        4.3.1. 流场分布第58-59页
        4.3.2. 速度分布第59-62页
        4.3.3. 摩擦因子第62-64页
        4.3.4. 摩擦常数第64-67页
        4.3.5. 无量纲质量流量第67-69页
    4.4 蛇形波纹通道的流动特性第69-79页
        4.4.1. 流场分布第69页
        4.4.2. 速度分布第69-73页
        4.4.3. 摩擦因子第73-75页
        4.4.4. 摩擦常数第75-77页
        4.4.5. 无量纲质量流量第77-79页
    4.5 两种相位差对比第79-81页
        4.5.1. 两种相位差对摩擦因子的比较第79-80页
        4.5.2. 两种相位差对摩擦常数的比较第80页
        4.5.3. 两种相位差对无量纲质量流量的比较第80-81页
    4.6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83-87页
    5.1 研究结论第83-84页
    5.2 未来研究展望第84-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布的论文第91-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蒙娜·德·波伏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
下一篇:高管团队决策效力、战略导向与在华子公司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