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44页 |
1.1 α-二亚胺Ni(Ⅱ)和Pd(Ⅱ)催化剂体系 | 第12-16页 |
1.1.1 基于经典的2,6-二烷基、芳基胺的α-二亚胺体系的催化剂 | 第12页 |
1.1.2 基于邻位芳基取代基胺的α-二亚胺体系的催化剂 | 第12-13页 |
1.1.3 基于大环的α-二亚胺体系的催化剂 | 第13-14页 |
1.1.4 基于三明治型的α-二亚胺体系的催化剂 | 第14页 |
1.1.5 基于烷基骨架的α-二亚胺体系的催化剂 | 第14-15页 |
1.1.6 基于芳基骨架的α-二亚胺体系的催化剂 | 第15页 |
1.1.7 基于大位阻的α-二亚胺体系的催化剂 | 第15-16页 |
1.2 水杨醛亚胺Ni(Ⅱ)催化剂体系 | 第16-21页 |
1.2.1 Grubbs型的水杨醛亚胺Ni(Ⅱ)催化剂 | 第17页 |
1.2.2 水杨醛亚胺Ni(Ⅱ)配合物C-3和C-5取代基对催化剂的影响 | 第17-19页 |
1.2.3 水杨醛亚胺Ni(Ⅱ)配合物氮上面的芳基取代基对催化剂的影响 | 第19-20页 |
1.2.4 带有-SO_2-和-CH_2-结构的水杨醛亚胺Ni(Ⅱ)催化剂 | 第20-21页 |
1.3 磷磺酸Pd(Ⅱ)催化剂体系 | 第21-31页 |
1.3.1 经典的Drent型磷磺酸配体在乙烯和乙烯与极性单体中的应用 | 第21-25页 |
1.3.2 磷磺酸钯催化剂在乙烯和一氧化碳共聚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1.3.3 磷磺酸钯催化剂在极性单体和一氧化碳共聚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1.3.4 对磷磺酸钯催化剂配体的修饰 | 第27-31页 |
1.4 氧化还原调控在聚合反应中的应用 | 第31-36页 |
1.4.1 基于二茂铁取代基的金属催化剂的开环聚合的调控 | 第31-34页 |
1.4.2 基于金属催化剂中心原子价态调节的开环聚合调控 | 第34-35页 |
1.4.3 基于金属催化剂配体价态调节的应用 | 第35-36页 |
1.5 小结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4页 |
第2章 含有不同取代基的苊醌骨架的α-二亚胺Pd和Ni催化剂的合成和应用 | 第44-70页 |
2.1 引言 | 第44-4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5-58页 |
2.2.1 实验原料、试剂和方法 | 第45页 |
2.2.2 配体与催化剂的合成及表征 | 第45-5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4页 |
2.3.1 α-二亚胺Ni(Ⅱ)和Pd(Ⅱ)催化乙烯聚合和共聚 | 第58-61页 |
2.3.2 乙烯聚合和共聚结果的讨论 | 第61-64页 |
2.4 实验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第3章 Pd催化剂在降冰片烯以及炔烃聚合中的氧化还原调控_ | 第70-88页 |
3.1 引言 | 第70-7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2-77页 |
3.2.1 实验原料、试剂和方法 | 第72页 |
3.2.2 配体与催化剂的合成及表征 | 第72-7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7-83页 |
3.3.1 降冰片烯、极性降冰片烯和1-氯-1-辛炔的聚合 | 第77-83页 |
3.4 实验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