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初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初等教育史论文

民国时期上海私立小学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2-20页
    一、研究缘起第12-13页
    二、相关界定第13-14页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3-14页
        (二)研究时间段的界定第14页
    三、研究综述第14-17页
        (一)史料搜集第15-16页
        (二)已有研究述评第16-17页
    四、研究方法第17-20页
        (一)文献分析法第17-18页
        (二)统计法第18页
        (三)比较法第18页
        (四)个案研究法第18-20页
第一章 发展概况第20-34页
    第一节 兴起(1839-1912)第20-24页
        一、始于教会,奠基引领第20-21页
        二、国人效仿,自办小学第21-24页
    第二节 发展(1912-1927)第24-28页
        一、数量加多,发展迅速第24-26页
        二、规模扩大,日趋完善第26-28页
    第三节 曲折发展(1927-1937)第28-34页
        一、发展良好,增扩新校第28-31页
        二、分布不均,聚集市区第31页
        三、战争破坏,损失惨重第31-34页
第二章 办学主体与经费来源第34-53页
    第一节 办学主体第34-41页
        一、绅商:捐资兴学,以济时艰第34-36页
        二、知识分子:兴学育才,教育救国第36-37页
        三、同乡会:服务同乡,关怀后辈第37-38页
        四、同业会:行业助学,减轻负担第38-39页
        五、工会:安抚工人,惠及子弟第39-41页
    第二节 经费来源第41-53页
        一、学杂费:学生缴费,稳定来源第41-44页
        二、公私捐款:群策群力,共襄教育第44-48页
        三、产业收入:以产养学,谋求久远第48-50页
        四、政府补助:经济扶持,以渡难关第50-51页
        五、银行借贷:因地制宜,充实经费第51-53页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第53-63页
    第一节 课程设置第53-58页
        一、遵照学制,依令设课第53-55页
        二、因需调整,发挥自主第55-58页
    第二节 教学实施第58-63页
        一、教材:因校而异,自主选编第58-59页
        二、教法:实验改进,灵活多样第59-61页
        三、活动:异常丰富,补充课内第61-63页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第63-77页
    第一节 教师第63-69页
        一、资格:参差不齐,力求优异第63-66页
        二、管理:制定标准,有所依照第66-69页
    第二节 学生第69-77页
        一、来源:囊括八方,江浙为主第69-71页
        二、家境:优渥居多,兼有寒门第71-73页
        三、管理:规范严格,发扬自治第73-77页
第五章 私立澄衷小学个案分析第77-98页
    第一节 办学概况第77-82页
        一、缘起:弥补遗憾,造福贫儿第77-78页
        二、经过:清末奠基,民国完善第78-82页
    第二节 办学保障第82-87页
        一、校董会:勠力同心,服务学校第82-84页
        二、学校经费:筹划得当,持久稳定第84-87页
    第三节 办学特点第87-95页
        一、课程:设置齐全,重视基础第87-91页
        二、考评:形式多样,学行并重第91-93页
        三、管理:有章可依,要求严格第93-95页
    第四节 办学影响第95-98页
        一、引领风气,对商人办学产生号召力第96页
        二、名校效应,为其他学校办学提供借鉴第96页
        三、经验传承,为今日澄衷之发展注入历史养分第96-98页
结语第98-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6页
后记第106-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教子诗研究
下一篇:论道德判断的心理机制--对乔纳森·海特的社会直觉主义模型的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