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9-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 1.1 引言 | 第13页 |
| 1.2 金属玻璃简介 | 第13-20页 |
| 1.2.1 金属玻璃的发展简史 | 第13-14页 |
| 1.2.2 金属玻璃的结构特征 | 第14-17页 |
| 1.2.3 金属玻璃的性能及应用 | 第17-20页 |
| 1.3 金属玻璃的弛豫及晶化 | 第20-24页 |
| 1.3.1 玻璃转变 | 第20-21页 |
| 1.3.2 过冷液体的sub-T_g焓弛豫 | 第21-24页 |
| 1.4 金属玻璃液体的动力学行为 | 第24-28页 |
| 1.4.1 高温熔体的液液相变 | 第24-27页 |
| 1.4.2 过冷液体的脆性 | 第27-28页 |
| 1.5 金属玻璃的玻璃形成能力 | 第28-31页 |
| 1.5.1 玻璃形成能力(GFA) | 第28-29页 |
| 1.5.2 玻璃形成能力判据 | 第29-31页 |
|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及设备 | 第33-41页 |
| 2.1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案 | 第33-34页 |
| 2.2 金属玻璃的制备 | 第34-35页 |
| 2.3 黏度试样的制备 | 第35-36页 |
| 2.4 黏度测量 | 第36-37页 |
| 2.5 差式扫描量热分析仪 | 第37-39页 |
| 2.6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9页 |
| 2.7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39-41页 |
| 第三章 Fe(-Cu)-Si-B-Nb高温熔体的异常动力学行为 | 第41-59页 |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 3.2 Fe-Si-B-Nb和Fe-Cu-Si-B-Nb金属玻璃熔体的热力学表现 | 第42-43页 |
| 3.3 Fe-Si-B-Nb和Fe-Cu-Si-B-Nb金属玻璃熔体的动力学行为 | 第43-50页 |
| 3.4 讨论 | 第50-58页 |
| 3.4.1 铁基高温熔体动力学转变中的结构变化 | 第50-52页 |
| 3.4.2 铁基高温熔体动力学转变对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 | 第52-58页 |
| 3.5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Cu_(46)Zr_(42)Al_7Y_5金属玻璃双放热峰的动力学起源 | 第59-71页 |
| 4.1 引言 | 第59页 |
| 4.2 第二放热峰的弛豫模式 | 第59-65页 |
| 4.3 第二放热峰的起源分析 | 第65-69页 |
| 4.4 小结 | 第69-71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 5.1 全文总结 | 第71-72页 |
| 5.2 工作展望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85页 |
| 致谢 | 第85-87页 |
| 附录 | 第87-89页 |
| 附录一: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7-88页 |
| 附录二: 硕士期间获奖情况 | 第88页 |
| 附录三: 硕士期间参加会议情况 | 第88-89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