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通信、信号论文--铁路通信论文

基于面向对象的通信系统线缆的串扰耦合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面向对象思想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线缆串扰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速度传感器电磁兼容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及工作安排第14-16页
2 面向对象的系统建模方法第16-23页
    2.1 面向对象的基本方法第16页
    2.2 面向对象的层次化建模方法第16-18页
    2.3 面向对象的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的建模方法第18-22页
        2.3.1 骚扰源模块第19-21页
        2.3.2 线缆串扰耦合模块第21-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3 通信线缆间的串扰模型第23-45页
    3.1 引言第23页
    3.2 多导体传输线理论分析第23-34页
        3.2.1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第23-26页
        3.2.2 多导体传输线模型及方程第26-27页
        3.2.3 多导体传输线方程的差分求解第27-30页
        3.2.4 多导体传输线分布参数的求解第30-34页
    3.3 单线与非屏蔽线缆串扰模型第34-37页
        3.3.1 单线与非屏蔽线的串扰模型第34页
        3.3.2 仿真模型的验证第34-35页
        3.3.3 测试验证第35-37页
    3.4 单线与屏蔽线串扰模型第37-44页
        3.4.1 单线与屏蔽线的串扰模型第37-38页
        3.4.2 仿真模型的验证第38-39页
        3.4.3 屏蔽层不同接地方式下的仿真分析第39-43页
        3.4.4 不同端接负载下的仿真分析第43-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4 通信线缆的电磁敏感性分析第45-62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速度传感器第45-49页
        4.2.1 速度传感器简介第45-46页
        4.2.2 速度传感器类型第46页
        4.2.3 速度传感器工作原理第46-48页
        4.2.4 速度传感器安装位置及方式第48-49页
    4.3 通信线缆的电磁敏感性分析指标第49-51页
        4.3.1 误码率第49-50页
        4.3.2 速度误差第50-51页
    4.4 通信线缆的电磁敏感性量化分析第51-60页
        4.4.1 脉冲群函数模型的建立第51-52页
        4.4.2 量化模型的建立第52-53页
        4.4.3 量化模型的实验验证第53-55页
        4.4.4 脉冲群的幅值对量化模型影响第55-56页
        4.4.5 脉冲群的重复频率对量化模型的影响第56-60页
    4.5 速度传感器的电磁兼容防护建议第60-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5 结论第62-64页
    5.1 工作总结第62-63页
    5.2 工作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7-6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飞轮储能发电系统用变换器的研究
下一篇:用于相控阵雷达T/R模块的宽带移相器和开关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