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1-22页 |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6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3 评述 | 第20-21页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1-22页 |
2.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22-2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2-26页 |
2.1.1 信用 | 第22-23页 |
2.1.2 信用体系 | 第23-24页 |
2.1.3 农村信用体系 | 第24-26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6-29页 |
2.2.1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26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6-27页 |
2.2.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7-29页 |
3.崇州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 第29-42页 |
3.1 崇州市农业及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 第29-33页 |
3.1.1 崇州市农业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3.1.2 崇州市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 第31-33页 |
3.2 崇州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概况 | 第33-37页 |
3.2.1 崇州市农村信用组织体系 | 第33-35页 |
3.2.2 崇州市农村信用征信体系 | 第35-37页 |
3.2.3 崇州市农村信用监管体系 | 第37页 |
3.3 崇州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效 | 第37-39页 |
3.3.1 建立了信用等级评价机制 | 第37-38页 |
3.3.2 建成了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 第38页 |
3.3.3 形成了信用建设与产改成果的有机结合 | 第38-39页 |
3.4 崇州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 第39-42页 |
3.4.1 农村信用信息全面采集及动态管理难度较大 | 第39页 |
3.4.2 信用信息的采集评定与有效运用相脱节 | 第39-40页 |
3.4.3 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缺失 | 第40-42页 |
4.国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第42-51页 |
4.1 美国的农村信用体系 | 第42-43页 |
4.2 德国的农村信用体系 | 第43-45页 |
4.3 日本的农村信用体系 | 第45-47页 |
4.4 巴西的农村信用体系 | 第47-49页 |
4.5 国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49-51页 |
5.完善崇州市农村信用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51-57页 |
5.1 规范征信信息的共享与传递 | 第51-52页 |
5.1.1 对信息共享制度做出具体规定 | 第51页 |
5.1.2 建立并完善信用信息交换机制 | 第51-52页 |
5.1.3 保护当事人债务隐私权 | 第52页 |
5.2 提升农村信用信息管理水平 | 第52-54页 |
5.2.1 完善信用等级评定机制 | 第52-53页 |
5.2.2 搭建信用成果有效转化机制 | 第53-54页 |
5.3 优化崇州市农村信用环境 | 第54-57页 |
5.3.1 完善农村信用法律体系 | 第54-55页 |
5.3.2 减少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 | 第55页 |
5.3.3 培育良好的信用文化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