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基本电子电路论文--数字电路论文

基于Hyperlynx的高速数字电路信号完整性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2页
   ·研究的背景第9页
   ·信号完整性的基本问题第9-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内容第11-12页
第2章 IBIS模型和Hyperlynx软件介绍第12-21页
   ·IBIS模型的产生背景第12-16页
     ·IBIS模型的介绍第12-14页
     ·IBIS模型的优缺点第14页
     ·IBIS模型与SPICE模型比较第14-15页
     ·IBIS模型的关键参数介绍第15-16页
   ·Hyperlynx软件介绍第16-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传输线理论第21-28页
   ·均匀传输线理论第21-24页
     ·均匀传输线方程第21-22页
     ·传输线的特性参数第22-23页
     ·传输线输入阻抗及传输状态分析第23-24页
   ·传输线的种类第24-27页
     ·同轴线第24页
     ·微带传输线第24-25页
     ·差分传输线第25-26页
     ·LVDS差分传输线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4章 信号完整性分析第28-36页
   ·信号完整性的引发因素第28-30页
     ·反射第28-29页
     ·串扰第29页
     ·过冲和下冲第29页
     ·振铃第29页
     ·信号延迟第29-30页
     ·电磁兼容性第30页
     ·地弹第30页
   ·反射形成的机理第30-31页
     ·网格图和线性负载反射第30-31页
   ·信号的串扰分析第31-35页
     ·近端串扰第31-34页
     ·远端串扰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5章 信号完整性的解决方案和仿真分析第36-48页
   ·反射抑制的解决方案—端接技术第36-40页
     ·并联终端匹配第36-37页
     ·串联终端匹配第37页
     ·戴维宁终端匹配第37-38页
     ·AC终端匹配第38-39页
     ·肖特基二极管匹配第39页
     ·多负载的端接第39-40页
   ·端接技术的仿真分析第40-42页
   ·串扰的仿真分析第42-47页
     ·电流流向对串扰的影响第42-44页
     ·传输线间距和耦合长度对串扰大小的影响第44-45页
     ·干扰源信号频率对串扰的影响第45-46页
     ·传输线离平面距离对串扰的影响第46页
     ·串扰的优化方法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6章 基于信号完整性的BSAC-A板卡实现第48-66页
   ·BSAC-A系统架构和电路板板层结构介绍第48-50页
     ·系统架构第48-49页
     ·PCB板层结构第49-50页
   ·布线前端接仿真第50-52页
   ·布线前串扰仿真第52-55页
   ·布线后DDR3仿真第55-60页
   ·BSAC-A关键信号仿真第60-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7章 总结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网络优化技术提升上海移动GPRS承载网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基于SCOR建模与仿真的佛山科勒公司制造流程优化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