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道的建设误区及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 第12页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页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 | 第15页 |
·系统分析法 | 第15-16页 |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第2章 绿道的概述 | 第17-25页 |
·绿道的基本概念 | 第17页 |
·绿道理论的思想起源 | 第17-18页 |
·西方绿道思想起源 | 第17-18页 |
·中国绿道思想起源 | 第18页 |
·绿道建设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绿道建设的目的 | 第18页 |
·绿道建设的意义 | 第18-19页 |
·绿道的发展 | 第19-21页 |
·第一阶段——早期的绿道规划 | 第19-20页 |
·第二阶段——系统的绿道规划研究 | 第20页 |
·第三阶段——20 世纪60及 70 年代 | 第20页 |
·第四阶段——绿道运动的命名 | 第20页 |
·第五阶段——绿道的国际化 | 第20-21页 |
·绿道类型 | 第21-22页 |
·按条件和功能分类 | 第21-22页 |
·城市河流型绿道 | 第21页 |
·游憩型绿道 | 第21页 |
·自然生态型绿道 | 第21页 |
·风景名胜型绿道 | 第21-22页 |
·综合型绿道 | 第22页 |
·按地域特征和功能分类 | 第22页 |
·都市型绿道 | 第22页 |
·郊野型绿道 | 第22页 |
·生态型绿道 | 第22页 |
·绿道分级 | 第22-23页 |
·区域绿道 | 第22页 |
·城市绿道 | 第22-23页 |
·社区绿道 | 第23页 |
·绿道构成 | 第23-24页 |
·绿廊系统 | 第23页 |
·慢行系统 | 第23页 |
·交通衔接系统 | 第23页 |
·服务设施系统 | 第23页 |
·标识系统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现今中国与国外绿道建设对比研究及建设误区 | 第25-43页 |
·中国绿道与国外绿道的对比研究 | 第25-40页 |
·外国绿道案例——美国纽约高线公园二期 | 第25-32页 |
·项目描述 | 第25页 |
·项目特点 | 第25-28页 |
·设计意图 | 第28-29页 |
·材料的设计 | 第29-30页 |
·公园人行道的设计 | 第30-31页 |
·项目意义 | 第31-32页 |
·中国绿道建设情况及案例分析 | 第32-40页 |
·中国绿道建设的原因 | 第32页 |
·中国绿道的发展 | 第32-34页 |
·区域绿道——珠三角地区绿道网规划 | 第34-36页 |
·城市绿道——青岛市绿道网规划 | 第36-38页 |
·社区绿道——广州市荔湾区绿道网规划 | 第38-40页 |
·中国绿道建设误区 | 第40-42页 |
·绿道发展类型的偏差 | 第40-41页 |
·绿道区离城区距离不合理 | 第41页 |
·人工现象过重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中国绿道设计的方法研究 | 第43-69页 |
·绿道区域划定 | 第43-45页 |
·绿道区域的划定 | 第43-44页 |
·划定的客观依据 | 第43页 |
·划定原则 | 第43-44页 |
·不同类型的划定区域 | 第44页 |
·绿道宽度设计 | 第44-45页 |
·绿道与人们活动区的距离 | 第45页 |
·绿廊系统 | 第45-50页 |
·绿廊定义 | 第45-46页 |
·绿廊系统分类 | 第46-50页 |
·生态型绿道的绿廊 | 第46-48页 |
·郊野型绿道的绿廊 | 第48-49页 |
·都市型绿道的绿廊 | 第49-50页 |
·慢行系统的设计 | 第50-59页 |
·慢行系统的定义 | 第50页 |
·绿道慢行路线的设计 | 第50页 |
·慢行路线使用者 | 第50-51页 |
·慢行路线类型 | 第51-52页 |
·慢行路线的布局 | 第52-58页 |
·慢行路线的布局类型 | 第52-55页 |
·绿道中慢行路线的具体设计 | 第55-58页 |
·慢行道路路面的建设 | 第58-59页 |
·服务设施系统 | 第59-62页 |
·服务设施的概念 | 第59页 |
·服务设施设计注意事项 | 第59页 |
·服务设施的分类及设计要求 | 第59-61页 |
·无障碍设施设计 | 第61-62页 |
·标识系统 | 第62-68页 |
·标识系统概念 | 第62页 |
·标识系统设计原则 | 第62-63页 |
·标识系统实施要素 | 第63-65页 |
·标识布点 | 第63-64页 |
·同一类型标识的规划 | 第64-65页 |
·标识系统设计内容及方法 | 第65-68页 |
·标识结构设计 | 第65-66页 |
·标识色彩设计 | 第66-67页 |
·标识材料设计 | 第67页 |
·标识尺度设计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