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众政治心理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理论意义第9页
     ·实践意义第9-10页
     ·时代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6页
   ·难点与创新之处第16-18页
     ·课题研究的重难点第16-17页
     ·课题研究主要创新点第17-18页
第2章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众政治心理的基本理论第18-29页
   ·相关概念阐释第18-21页
     ·社会转型期及其特征第18-19页
     ·民众第19-20页
     ·政治心理第20-21页
   ·政治心理的构成第21-25页
     ·政治认知第21-22页
     ·政治情感第22-23页
     ·政治态度第23页
     ·政治认同第23-24页
     ·政治价值第24-25页
   ·政治心理的特征第25-27页
     ·社会政治性第25-26页
     ·差异性第26页
     ·相对稳定性第26-27页
   ·政治心理的功能第27-29页
     ·引发政治行为第27页
     ·推动社会变革第27-29页
第3章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众政治心理的现状及其原因第29-46页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众积极的政治心理第29-32页
     ·政治立场坚定第29-30页
     ·政治认知度高第30-31页
     ·参政意识增强第31-32页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众消极的政治心理第32-36页
     ·政治参与中的利己主义第32页
     ·部分民众政治参与热情低第32-33页
     ·社会政治生活中感性大于理性第33-34页
     ·社会道德行为失范第34-35页
     ·法治观念比较淡薄第35-36页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众积极政治心理形成的原因第36-39页
     ·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第36-37页
     ·社会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第37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第37-3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与发展第38-39页
   ·社会转型期我国民众消极政治心理形成的原因第39-46页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第40-41页
     ·西方腐朽思想的冲击第41-42页
     ·传统文化中不合理成分的消极影响第42-43页
     ·分配不均第43-44页
     ·新媒介对民众政治心理的消极影响第44-46页
第4章 社会转型期民众政治心理的优化途径第46-58页
   ·提高国家社会治理能力第46-48页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第46-47页
     ·进一步扩大民众有序的政治参与第47-48页
   ·优化经济政策第48-50页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48-49页
     ·努力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第49-50页
   ·提高民众的道德文化素质和法治觉悟第50-55页
     ·突出主旋律教育第50-51页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第51-53页
     ·创新发展“乡贤文化”第53-54页
     ·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第54-55页
   ·注重对民众政治心理的疏导第55-58页
     ·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第55-56页
     ·畅通和规范民众诉求表达渠道第56-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4页
在校期间的科研情况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社会正能量传播
下一篇: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路径探究--基于三个案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