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阈下喀什市的族际经济交往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一、绪论第10-15页
 (一)选题的背景第10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1.理论意义第10页
  2.现实意义第10-11页
 (三)相关文献综述第11-13页
  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1-13页
  2.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3页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1.研究内容第13-14页
  2.研究方法第14页
 (五)文章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14-15页
二、喀什市族际经济交往理论依据——马克思交往理论第15-23页
 (一)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15-18页
  1.马克思交往理论唯物主义方向的奠定第15页
  2.马克思交往理论实践基础的确立第15-16页
  3.马克思交往理论基本框架的形成第16页
  4.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具体实践第16-17页
  5.马克思交往理论的进一步扩展第17-18页
 (二)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内容第18-20页
  1.交往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第18页
  2.交往是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根本动力第18-19页
  3.交往是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机制第19-20页
 (三)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特征第20-23页
  1.实践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第20-21页
  2.物质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第21-22页
  3.价值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第22-23页
三、喀什市族际经济交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第23-32页
 (一)喀什市族际经济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第23-28页
  1.族际经济交往领域分布不均第23-26页
  2.族际经济交往深度有限第26-27页
  3.族际经济交往不稳定第27-28页
 (二)喀什市族际经济交往中问题存在的原因第28-32页
  1.喀什市族际语言交流存在障碍第28-29页
  2.喀什市各族群分布相对聚居第29-30页
  3.族际经济交往受社会稳定因素影响显著第30-32页
四、改善喀什市族际经济交往的对策建议第32-39页
 (一)积极推动喀什市教育事业的发展第32-34页
  1.坚持发展和完善双语教育第32-33页
  2.继续完善喀什市教育基础设施第33-34页
 (二)推动喀什市各族群的混居进程第34-36页
  1.多渠道增加少数民族居民收入第34-35页
  2.推动族群间风俗习惯的相互了解第35-36页
 (三)营造族际经济交往的稳定社会环境第36-39页
  1.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第36-37页
  2.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交往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37页
  3.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0-42页
附录第42-44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下一篇:新疆某县医院住院患者2009年-2013年卫生服务费用的动态分析及满意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