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语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 棉蚜概述 | 第12页 |
2 植物挥发物与昆虫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植物挥发物的种类 | 第12-13页 |
·植物挥发物对昆虫的行为的影响 | 第13页 |
3 昆虫的嗅觉系统和信号传递 | 第13-14页 |
4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概述 | 第14-15页 |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分子结构 | 第15-16页 |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表达分布 | 第16页 |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生理功能 | 第16-17页 |
5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结合实验 | 第17-18页 |
6 棉蚜化学感受蛋白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棉蚜化学感受蛋白基因的克隆 | 第20-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供试昆虫 | 第20页 |
·主要试剂和溶液 | 第20-21页 |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LB培养基的配制 | 第21页 |
·主要的试验设备 | 第21页 |
·棉蚜总RNA提取及纯度检测 | 第21-22页 |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 第22-23页 |
·5'-RACE-Ready cDNA和3'-RACE-Ready cDNA的合成 | 第23-24页 |
·PCR引物设计 | 第24页 |
·PCR扩增反应体系 | 第24-25页 |
·目的片段的克隆及测序 | 第25-27页 |
·PCR产物回收 | 第25-26页 |
·目的片段与pEASY-T3载体的体外连接 | 第26页 |
·热激法转化大肠杆菌 | 第26页 |
·阳性重组质粒鉴定和测序 | 第26-27页 |
·化学感受态蛋白生物学信息分析 | 第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40页 |
·棉蚜总RNA提取结果 | 第27页 |
·棉蚜化学感受蛋白基因cDNA片段的获得 | 第27-28页 |
·棉蚜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克隆及基本性质分析 | 第28-36页 |
·棉蚜化学感受蛋白系统进化分析 | 第36-38页 |
·棉蚜化学感受蛋白疏水性分析 | 第38-40页 |
·棉蚜化学感受蛋白跨膜区分析 | 第40页 |
3 讨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棉蚜化学感受蛋白动态时空表达分析 | 第42-50页 |
1 材料方法 | 第43-45页 |
·供试昆虫 | 第43页 |
·主要试验试剂及设备 | 第43页 |
·RNA的分离及cDNA的合成 | 第43-44页 |
·引物设计 | 第44-45页 |
·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45页 |
·探针可靠性验证 | 第45页 |
·数据处理 | 第45页 |
2 实验结果 | 第45-48页 |
·不同时期表达谱分析 | 第45-47页 |
·不同组织表达谱分析 | 第47-48页 |
3 讨论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棉蚜化学感受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50-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7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50-51页 |
·常用试剂配方 | 第51-52页 |
·常用溶液配制 | 第51-52页 |
·10%分离胶配法 | 第52页 |
·5%浓缩胶配法 | 第52页 |
·质粒提取 | 第52-53页 |
·棉蚜化学感受态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3-55页 |
·酶切位点的选择及引物设计 | 第53-54页 |
·酶切位点的选择 | 第53页 |
·引物设计 | 第53-54页 |
·聚合酶连反应 | 第54-55页 |
·目标产物与表达载体体外连接 | 第55页 |
·CSPs的诱导表达 | 第55-56页 |
·CSPs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及纯化 | 第56页 |
·SDS-PAGE分析 | 第56-57页 |
2 试验结果 | 第57-59页 |
·CSPs载体的构建 | 第57页 |
·CSPs蛋白诱导表达优化条件 | 第57-58页 |
·蛋白大量表达与纯化 | 第58-59页 |
3 讨论 | 第59-62页 |
第五章 棉蚜化学感受蛋白结合特征分析 | 第62-76页 |
1 材料方法 | 第63-64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63页 |
·荧光配基与重组蛋白的结合特性 | 第63页 |
·荧光竞争结合实验 | 第63-64页 |
2 实验结果 | 第64-73页 |
·荧光配基与重组蛋白的结合特性 | 第64页 |
·荧光竞争结合实验 | 第64-73页 |
3 讨论 | 第73-76页 |
全文总结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6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