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1页 |
1 稻飞虱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12-13页 |
·分布与危害 | 第12页 |
·越冬调查 | 第12-13页 |
2 稻飞虱迁飞规律研究 | 第13-18页 |
·稻飞虱迁出水稻生育期 | 第13-14页 |
·起飞迁出的起飞时间和气象条件 | 第14页 |
·稻飞虱迁飞路径研究 | 第14-17页 |
·稻飞虱降落机制 | 第17-18页 |
·稻飞虱再迁飞 | 第18页 |
3 稻飞虱迁飞的研究方法 | 第18-25页 |
·卵巢解剖技术 | 第18-21页 |
·雷达观测 | 第21-22页 |
·标记释放与回收 | 第22-23页 |
·轨迹分析法 | 第23-24页 |
·分析工具 | 第24-25页 |
4 稻飞虱迁飞与热带气旋 | 第25-29页 |
·热带气旋 | 第25-26页 |
·热带气旋对稻飞虱迁飞的影响 | 第26-28页 |
·热带气旋与稻飞虱的繁殖为害 | 第28-29页 |
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2012年盛夏多台风的发生对褐飞虱迁飞动态的影响 | 第31-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虫情及气象资料 | 第33-34页 |
·稻飞虱上灯高峰日的选择 | 第34页 |
·卵巢解剖 | 第34页 |
·轨迹分析及参数设置 | 第34页 |
·数据处理及作图工具 | 第34-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3页 |
·1208号台风“韦森特” | 第35-37页 |
·1209号台风“苏拉” | 第37-41页 |
·1211号台风“海葵” | 第41-43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台风“风神”对稻飞虱迁飞动态的影响 | 第47-6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虫情及气象资料 | 第48页 |
·稻飞虱上灯高峰日的选择 | 第48页 |
·轨迹分析及参数设置 | 第48-49页 |
·数据处理及作图工具 | 第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63页 |
·台风发生情况和虫情 | 第49页 |
·台风中心进入南海前 | 第49-53页 |
·台风中心在南海时期 | 第53-54页 |
·台风登陆时期 | 第54-60页 |
·台风深入内陆时期 | 第60-61页 |
·台风消亡后 | 第61-63页 |
3 结论和讨论 | 第63-67页 |
第四章 台风过境对浙江省稻飞虱迁飞动态的影响 | 第67-8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8-80页 |
·台风发生情况和虫情 | 第68-69页 |
·台风“苏拉”外围环流影响时期 | 第69-72页 |
·台风“苏拉”云墙区和台风中心过境浙江 | 第72-74页 |
·两个台风“苏拉”“海葵”的外围环流共同影响时期 | 第74-78页 |
·台风“海葵”云墙区和台风中心过境浙江 | 第78-80页 |
·台风“海葵”的消亡期 | 第80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80-83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83-87页 |
1 结论 | 第83-84页 |
·2012年盛夏连续三个台风对褐飞虱迁飞动态的影响 | 第83-84页 |
·台风“风神”对稻飞虱迁飞的影响 | 第84页 |
·台风过境对浙江省稻飞虱迁飞动态的影响 | 第84页 |
2 不足和展望 | 第84-85页 |
3 创新点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