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电脱盐去除原油中重金属的探索性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 ·原油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危害 | 第11-16页 |
| ·原油中镍和钒的存在形态及性质 | 第11-15页 |
| ·镍和钒对石油加工过程的危害 | 第15-16页 |
| ·原油中镍和钒的脱除方法 | 第16-18页 |
| ·金属钝化法 | 第17页 |
| ·金属捕集法 | 第17页 |
| ·酸抽提法 | 第17页 |
| ·加氢法 | 第17-18页 |
| ·溶剂抽提法 | 第18页 |
| ·螯合分离法 | 第18页 |
| ·原油脱金属技术的国内外进展 | 第18-20页 |
| ·电脱盐工艺脱金属简介 | 第20-26页 |
| ·原油脱盐脱水及脱金属原理 | 第20-24页 |
| ·电脱盐工艺与设备 | 第24-26页 |
| 第3章 破乳剂和脱金属剂的评选 | 第26-43页 |
| ·实验方案 | 第26-31页 |
| ·实验原料、药品及设备 | 第26-27页 |
| ·实验流程及检测方法 | 第27-31页 |
| ·原油破乳剂的评价 | 第31-35页 |
| ·破乳剂的初评 | 第31-34页 |
| ·破乳剂的高温评价 | 第34-35页 |
| ·原油脱金属剂的评选 | 第35-42页 |
| ·实验结果 | 第35-36页 |
| ·结果讨论 | 第36-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功能型脱金属剂的合成与考评 | 第43-55页 |
|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系列 | 第43-45页 |
| ·药品与仪器 | 第43-44页 |
| ·合成方法 | 第44-45页 |
| ·脱金属效果 | 第45页 |
| ·席夫碱系列 | 第45-47页 |
| ·药品与仪器 | 第46页 |
| ·合成方法 | 第46-47页 |
| ·脱金属效果 | 第47页 |
| ·马来酸酐-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 第47-49页 |
| ·药品与仪器 | 第48页 |
| ·合成方法 | 第48页 |
| ·脱金属效果 | 第48-49页 |
| ·硫代氨基甲酸改性壳聚糖 | 第49-51页 |
| ·药品与仪器 | 第49-50页 |
| ·合成方法 | 第50页 |
| ·脱金属效果 | 第50-51页 |
| ·四种功能型脱金属剂效果比较 | 第51-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电脱盐工艺参数的调节优化与分析 | 第55-69页 |
| ·强化电脱盐脱金属的均匀试验设计 | 第55-59页 |
| ·注水量 | 第59-60页 |
| ·破乳剂用量 | 第60-61页 |
| ·脱金属剂用量 | 第61-62页 |
| ·混合强度 | 第62-64页 |
| ·温度 | 第64-65页 |
| ·电场强度 | 第65-67页 |
| ·停留时间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