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1页 |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NO_x生成机理及排放控制方法 | 第11-14页 |
·NO_x的生成机理 | 第11-12页 |
·NO_x的主要控制方法 | 第12-14页 |
·宽温SCR催化剂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稀土金属氧化物CeO_2在脱硝催化剂领域的应用 | 第15-16页 |
·TiO_2载体改性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催化剂反应路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SO_2、H_2O对催化剂的影响研究进展 | 第18页 |
·SO_2中毒 | 第18页 |
·H_2O中毒 | 第18页 |
·本文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实验系统和方法 | 第21-27页 |
·引言 | 第21页 |
·化学仪器及试剂 | 第21-22页 |
·化学试剂及气体 | 第21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22-23页 |
·催化剂载体的制备 | 第22页 |
·TiO_2-ZrO_2的制备 | 第22页 |
·TiO_2的制备 | 第22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23页 |
·1%wt.V_2O_5/Ti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页 |
·xCeO_2/TiO_2-Zr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23页 |
·1%wt.V_2O_5-xCeO_2/TiO_2-ZrO_2及1%wt.V_2O_5/TiO_2催化剂的制备 | 第23页 |
·表征手段 | 第23-25页 |
·X射线衍射(XRD) | 第23页 |
·比表面积及孔容孔径测试(BET) | 第23页 |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 | 第23-24页 |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 第24页 |
·XRF分析 | 第24-25页 |
·傅利叶漫反射红外光谱(DRIFTS) | 第25页 |
·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 | 第25-27页 |
·催化反应系统 | 第25-26页 |
·烟气浓度测试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铈锆改性对V_2O_5/TIO_2催化剂的影响 | 第27-42页 |
·引言及实验设计 | 第27页 |
·引言 | 第27页 |
·xCe/Ti-Zr系列脱硝催化剂活性测试及表征结果 | 第27-34页 |
·xCe/Ti-Zr催化活性测试结果 | 第27页 |
·催化剂XRD表征结果 | 第27-28页 |
·催化剂BET结果 | 第28-29页 |
·CeO_2改性TiO_2-ZrO_2载体微观组织结构分析 | 第29-31页 |
·催化氧化还原能力研究 | 第31-32页 |
·NH_3-TPD酸性研究 | 第32页 |
·NH_3在催化剂表面的原位漫反射吸附态研究 | 第32-34页 |
·V-xCe/Ti-Zr系列脱硝催化剂活性测试及表征结果 | 第34-40页 |
·V-xCe/Ti-Zr催化活性测试结果 | 第34页 |
·催化剂XRF元素组成分析 | 第34页 |
·催化剂XRD表征结果 | 第34-35页 |
·催化剂BET结果 | 第35-36页 |
·CeO_2改性V_2O_5/TiO_2-ZrO_2载体微观组织结构分析 | 第36-37页 |
·催化氧化还原能力研究 | 第37-38页 |
·NH_3-TPD酸性研究 | 第38-39页 |
·NH_3在催化剂表面的原位-漫反射吸附态研究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机理研究 | 第42-50页 |
·引言及实验设计 | 第42页 |
·引言 | 第42页 |
·催化剂原位红外测试系统与工况设计 | 第42页 |
·微观暂态红外实验 | 第42页 |
·微观稳态红外实验 | 第42页 |
·宏观暂态活性测试系统及工况设计 | 第42页 |
·NO_x和NH_3在催化剂上的吸附状态 | 第42-44页 |
·微观暂态红外实验分析 | 第44-47页 |
·微观稳态红外实验分析 | 第47页 |
·宏观暂态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反应机理推测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H_2O和SO_2对V-xCe/Ti-Zr毒化的机理研究 | 第50-66页 |
·引言及试验设计 | 第50-51页 |
·引言 | 第50页 |
·实验设计 | 第50-51页 |
·催化剂宏观中毒活性实验工况设计 | 第50页 |
·催化剂微观红外实验工况设计 | 第50-51页 |
·宏观暂态活性测试工况设计 | 第51页 |
·催化剂NH_4HSO_4中毒研究 | 第51-57页 |
·SO_2存在条件下催化剂的SCR活性测试 | 第51-52页 |
·H_2O、SO_2存在条件下催化剂的SCR活性测试 | 第52-53页 |
·中毒后催化剂的SCR活性测试 | 第53页 |
·中毒催化剂XRF元素组成分析 | 第53-54页 |
·中毒催化剂XRD表征结果 | 第54页 |
·中毒催化剂BET结果 | 第54-55页 |
·催化剂氧化还原能力变化 | 第55-56页 |
·SO_2和H_2O中毒后催化剂的NH_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56-57页 |
·催化剂微观红外中毒机理研究 | 第57-63页 |
·SO_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红外实验 | 第57-58页 |
·SO_2对催化剂表面NH_3吸附影响的原位红外研究 | 第58-61页 |
·SO_2对催化剂表面吸附NO_2吸附影响的原位红外研究 | 第61-62页 |
·SO_2对NH_3+NO+O_2反应中催化剂表面物种形成的影响 | 第62-63页 |
·微观稳态红外 | 第63-64页 |
·宏观暂态NH_3-SCR实验分析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 | 第66-68页 |
·总结 | 第66-67页 |
·后续研究建议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研究课题情况 | 第77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7页 |
参加课题研究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