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胶体与半胶体物质论文--胶体种类论文

铜掺杂炭气凝胶的制备及燃油脱硫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脱除燃油中硫化物的重要性第10-12页
     ·燃油脱硫的意义第10页
     ·燃油中的硫化物第10-12页
   ·燃油的脱硫方法第12-16页
     ·加氢脱硫第12-14页
     ·生物脱硫第14页
     ·氧化脱硫第14-15页
     ·萃取脱硫第15页
     ·烷基化脱硫第15页
     ·吸附脱硫第15-16页
   ·吸附脱硫具体分析第16-21页
     ·吸附理论第16页
     ·吸附脱硫的机理第16-17页
     ·吸附剂的种类第17-20页
     ·炭气凝胶的改性第20-21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21-22页
     ·本课题研究目的第21页
     ·本论文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2-30页
   ·实验药品第22页
   ·实验设备第22-23页
   ·样品表征第23-24页
     ·孔结构和比表面积的测定第23页
     ·热失重(TG)分析第23页
     ·XRD测试第23页
     ·SEM测试第23页
     ·TEM测试第23页
     ·气相色谱硫分析第23-24页
   ·液相吸附平衡第24-27页
     ·液相吸附作用第24页
     ·吸附等温线类型第24-25页
     ·常用的吸附公式第25-27页
   ·脱硫性能测试第27页
     ·模拟燃油的配制第27页
     ·静态吸附及吸附等温线的测定第27页
   ·动态吸附及穿透曲线的测定第27-29页
     ·固定床吸附动态研究第27-28页
     ·动态脱硫试验第28-29页
   ·吸附动力学描述第29-30页
第三章 炭气凝胶的制备及脱硫性能研究第30-40页
   ·炭气凝胶制备配方第30页
   ·炭气凝胶制备过程第30页
   ·各配方制备出炭气凝胶的结果与讨论第30-32页
   ·水蒸气改性炭气凝胶的制备第32-33页
   ·炭气凝胶水蒸气活化前后性质对比第33-34页
   ·样品的脱硫结果第34-39页
     ·静态吸附脱硫第34-37页
     ·样品吸附脱硫速率研究第37-38页
     ·样品的动态脱硫研究第38-39页
   ·结论第39-40页
第四章 EDTA-Cu掺杂炭气凝胶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研究第40-49页
   ·EDTA-Cu掺杂炭气凝胶的制备第40页
   ·样品的热重表征第40-41页
   ·样品AG-H负载EDTA-Cu后的性能第41-45页
     ·样品AG-H负载EDTA-Cu后的XRD图谱第41-42页
     ·样品AG-H负载EDTA-Cu后的脱硫性能第42-45页
   ·样品AG负载EDTA-Cu的性能第45-48页
     ·样品AG负载EDTA-Cu的XRD表征第45页
     ·样品AG负载EDTA-Cu的的脱硫性能第45-48页
   ·结论第48-49页
第五章 CuCl负载炭气凝胶(AG)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研究第49-55页
   ·CuCl掺杂炭气凝胶的制备第49页
   ·CuCl掺杂炭气凝胶的孔结构性能第49-50页
   ·样品的TEM表征第50-51页
   ·样品的XRD表征第51-52页
   ·样品的脱硫性能第52-53页
     ·样品静态脱硫性能第52-53页
     ·样品静态脱硫性能第53页
   ·结论第53-55页
第六章 原位载铜炭气凝胶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研究第55-62页
   ·原位载铜炭气凝胶的制备第55页
   ·铜掺杂炭气凝胶的性质第55-59页
     ·样品的外观特征第55-56页
     ·样品的SEM图谱第56-57页
     ·样品的XRD图谱第57页
     ·样品的TG曲线第57-58页
     ·样品的孔分布第58-59页
   ·样品的吸附脱硫性能第59-61页
     ·静态脱硫性能第59-61页
     ·动态脱硫性能第61页
   ·结论第61-62页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主要结论第62-63页
   ·工作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致谢第69-70页
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种EZH2小分子抑制剂的计算机辅助筛选、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悬浮聚合法和锐孔法制备十二醇相变材料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