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悬链线立管触地区管土作用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钢悬链线立管触地区管土作用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管土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 第17-20页 |
·管土作用试验研究 | 第20-23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钢悬链线立管整体分析 | 第24-36页 |
·SCR所受载荷分析 | 第24-28页 |
·上部浮体运动载荷 | 第24页 |
·海洋环境载荷 | 第24-28页 |
·SCR初始静平衡形态分析 | 第28-33页 |
·悬链线解析法 | 第28-31页 |
·准静态分析 | 第31-33页 |
·SCR整体动态分析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管土相互作用分析 | 第36-46页 |
·立管与海床土相互作用过程 | 第36-37页 |
·海床土P-Y曲线模型 | 第37-40页 |
·骨干曲线 | 第38-39页 |
·卸载再加载边界曲线 | 第39-40页 |
·土体吸力曲线 | 第40页 |
·土体刚度 | 第40-43页 |
·静态刚度 | 第41页 |
·大位移动态土刚度 | 第41-42页 |
·小位移动态土刚度 | 第42-43页 |
·考虑土体刚度衰减的P-Y曲线模型 | 第43-45页 |
·骨干曲线 | 第44页 |
·卸载再加载边界曲线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管土作用数值模拟分析 | 第46-57页 |
·模型参数 | 第46-47页 |
·线性海床与非线性海床对比分析 | 第47-50页 |
·触地区最大贯入深度与立管形态 | 第47-48页 |
·触地区最大贯入深度节点位移对比 | 第48-49页 |
·立管弯矩对比分析 | 第49-50页 |
·上部浮体运动对管土作用的影响 | 第50-52页 |
·触地区最大贯入深度与立管形态 | 第50-51页 |
·触地区最大贯入深度节点位移对比 | 第51页 |
·立管弯矩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海床土强度对管土作用的影响 | 第52-55页 |
·触地区最大贯入深度与立管形态 | 第52-53页 |
·触地区最大贯入深度节点位移对比 | 第53-54页 |
·立管弯矩对比分析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管土作用试验研究 | 第57-70页 |
·整体动态分析试验 | 第57-64页 |
·试验准备 | 第57-60页 |
·试验验证 | 第60-61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1-64页 |
·触地区管土作用局部试验研究 | 第64-69页 |
·试验准备 | 第64-66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0-7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 第70页 |
·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