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传统住宅(民居)论文

徽州传统民居室内环境营造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能源与环境第11页
     ·传统民居研究的必要性第11-12页
     ·传统民居保护的紧迫性第12-13页
     ·研究意义第13页
   ·国内外传统民居研究现状第13-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文献小结第16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6-18页
     ·研究目标第16页
     ·研究内容第16-18页
     ·技术路线第18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18-19页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徽州传统民居室内外环境实测分析第20-35页
   ·徽州传统民居室内外环境影响因素第20-22页
     ·村落的选址第20页
     ·村落的水系第20-21页
     ·村落的街巷空间第21-22页
     ·民居的天井空间第22页
   ·徽州传统民居室内环境测试第22-27页
     ·测试村落基本状况第23页
     ·室内外环境实测方案第23-27页
   ·实测结果分析第27-34页
     ·敬德堂第27-30页
     ·树人堂第30-33页
     ·南湖书院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徽州传统民居室内光热环境模拟分析第35-45页
   ·徽州传统民居室内采光模拟分析第35-38页
     ·室外光气候第35页
     ·ECOTECT 采光计算模型第35-36页
     ·物理模型及边界条件第36-37页
     ·采光模拟结果分析第37-38页
   ·徽州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模拟分析第38-42页
     ·围护结构构造分析第38-39页
     ·物理模型第39页
     ·典型日室内外逐时温度第39-41页
     ·传统民居室内得热分析第41-42页
   ·徽州传统民居全年舒适区分析第42-43页
     ·舒适区时间分布第42-43页
     ·逐月舒适时间比例第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徽州传统民居室内外风环境数值模拟分析第45-61页
   ·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第45-47页
     ·湍流时均控制微风方程第45-46页
     ·湍流模型第46页
     ·壁面函数法第46页
     ·控制方程的离散第46页
     ·代数方程的求解和算法第46页
     ·本文选用的方法第46-47页
   ·徽州传统民居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第47-51页
     ·群组物理模型及网格的建立第47-48页
     ·边界条件的设置第48-49页
     ·室外风场模拟结果分析第49-51页
   ·徽州传统民居自然通风模拟分析第51-55页
     ·物理模型的建立第51-52页
     ·计算网格的建立第52-53页
     ·数学及物理模型简化第53页
     ·物理模型的验证第53-54页
     ·模拟工况及天井的处理第54-55页
   ·模拟结果分析第55-60页
     ·昼间室内自然通风第55-58页
     ·夜间室内自然通风第58-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徽州传统民居室内环境营造技术的现代更新第61-71页
   ·传统民居室内环境技术小结第61-62页
     ·自然通风营造技术第61页
     ·自然采光营造技术第61-62页
     ·夏季隔热营造技术第62页
     ·存在的问题第62页
   ·新型徽州民居重构方案第62-65页
     ·民居布局调整第63页
     ·开窗方案第63-64页
     ·天井调整方案第64-65页
   ·新型徽州民居室内环境模拟分析第65-70页
     ·室内风环境分析第65-69页
     ·室内光环境分析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结论第71-72页
   ·研究的不足与后续工作第72-73页
     ·研究的不足第72页
     ·后续工作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支撑条件下排桩桩土作用分析及优化研究
下一篇:溶液除湿系统数学建模及动态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