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委托—代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0-11页 |
·委托—代理关系中研究的重点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本文研究的重点及采用的手段 | 第17-18页 |
·研究重点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防范保险代理人道德风险的激励机制理论分析 | 第19-32页 |
·道德风险的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含义 | 第19页 |
·特征 | 第19-20页 |
·道德风险的成因与影响分析 | 第20-22页 |
·道德风险的成因 | 第20-21页 |
·道德风险产生的影响 | 第21-22页 |
·防范道德风险的解决办法--激励机制的优化 | 第22-32页 |
·防范主观违规行为的优化对策可行性实证分析 | 第23-29页 |
·防范客观违规行为的优化对策可行性实证分析 | 第29-32页 |
3 引发TA公司代理人道德风险的激励机制分析 | 第32-39页 |
·TA公司及代理人基本情况 | 第32-34页 |
·TA公司简介 | 第32-33页 |
·TA公司代理人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TA公司代理人激励现状 | 第34-36页 |
·组织管理 | 第34-35页 |
·考核办法 | 第35页 |
·物质激励现状 | 第35-36页 |
·目标激励现状 | 第36页 |
·引发TA公司代理人道德风险的激励问题 | 第36-39页 |
·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点 | 第36-37页 |
·引发道德风险点的激励问题 | 第37-39页 |
4 防范TA公司代理人道德风险的激励机制优化对策 | 第39-49页 |
·改善外部市场及监管环境 | 第39-41页 |
·利用声誉激励机制,建立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 第39-40页 |
·发挥监管杠杆作用,加强监管震慑能力 | 第40-41页 |
·引入主观绩效指标 | 第41-45页 |
·通过主观评价,更加全面、灵活地评估代理人的努力成本 | 第42-43页 |
·防范主观评价指标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第43-44页 |
·要加强主观评价效果应注意的实施要点 | 第44-45页 |
·加大代理人违规成本 | 第45-47页 |
·增加代理人的保证金金额 | 第45-46页 |
·完善查处及处罚机制,加大查处力度 | 第46页 |
·实施锦标赛制度和“非走即升”策略 | 第46-47页 |
·完善培训体系 | 第47-49页 |
·应加强培训需求分析 | 第47页 |
·应充分发挥培训部门的作用 | 第47-48页 |
·应建立系统、科学的培训体系 | 第48-49页 |
5 总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