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绪论 | 第12-15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12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信用权的基础理论 | 第15-27页 |
一、信用权的界定 | 第15-18页 |
(一)信用权的不同学说的界定 | 第15-16页 |
(二)笔者的观点 | 第16-18页 |
二、信用权的性质 | 第18-20页 |
三、信用权的内容及同其他权利的区别 | 第20-21页 |
(一)信用权的内容 | 第20页 |
(二)信用权同其他权利的区别 | 第20-21页 |
四、信用权的客体 | 第21-27页 |
(一)权利客体概述 | 第21-23页 |
(二)信用权客体的不同学说界定 | 第23-27页 |
第二章 我国信用权民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6页 |
一、现行民法及司法实务不能对信用权益进行有效保护 | 第27-31页 |
(一)《民法通则》及其相关司法解释不能有效保护信用权益 | 第27-28页 |
(二)民事司法实务不能有效保护信用权益 | 第28-31页 |
二、我国没有构建起完善的信用权保护体系 | 第31-36页 |
(一)信用权立法保护模式存在争议 | 第31-32页 |
(二)侵害信用权的构成要件存在争议 | 第32-33页 |
(三)侵害信用权的行为类型争议较大 | 第33-35页 |
(四)侵害信用权的免责事由认定不一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信用权民法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 第36-43页 |
一、当今交易活动中信用权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第36-38页 |
(一)信用权在交易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第36-37页 |
(二)对信用权进行民法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第37-38页 |
二、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信用权益的保护不够 | 第38-39页 |
三、信用权的民法保护能够改良当前的信用现状 | 第39-40页 |
四、信用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权利 | 第40-41页 |
五、对信用权进行民法保护是一种立法趋势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信用权民法保护的借鉴及完善 | 第43-55页 |
一、域外及我国台湾地区信用权保护模式及立法例的借鉴 | 第43-46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 | 第43-44页 |
(二)英美法系国家 | 第44-45页 |
(三)我国台湾地区立法例 | 第45-46页 |
二、构建完善的信用权民法保护体系 | 第46-55页 |
(一)完善信用权的保护模式 | 第46-47页 |
(二)构建完善的信用权民事立法保护体系 | 第47-50页 |
(三)完善侵害信用权的构成要件 | 第50-51页 |
(四)构建完善的侵害信用权行为类型体系 | 第51-53页 |
(五)明确侵害信用权的免责事由 | 第53-54页 |
(六)明确侵害信用权的责任承担方式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