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楼选煤厂浮选工艺系统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1 绪论 | 第13-21页 |
| ·概述 | 第13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 ·常见的浮选工艺 | 第16-21页 |
| ·煤泥水处理工艺流程 | 第16-18页 |
| ·浮选工艺流程 | 第18-21页 |
| 2 煤泥浮选机理分析 | 第21-37页 |
| ·煤的大分子结构模型 | 第21-26页 |
| ·煤的化学结构模型 | 第21-24页 |
| ·煤的物理结构模型 | 第24-26页 |
| ·浮选过程中煤表面作用理论研究分析 | 第26-31页 |
| ·范德华作用力 | 第27-28页 |
| ·电层作用力 | 第28-29页 |
| ·溶剂化膜的结构力 | 第29-30页 |
| ·水化膜的膜裂压 | 第30-31页 |
| ·非极性烃类油的作用机理 | 第31-32页 |
| ·影响浮选效果的工艺因素 | 第32页 |
| ·煤泥粒度特性对浮选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浮选工艺效果评定指标 | 第33-37页 |
| 3 任楼选煤厂煤泥性质分析 | 第37-47页 |
| ·原煤的性质分析 | 第37-40页 |
| ·原煤转筒泥化实验分析 | 第37-39页 |
| ·原生煤泥的粒度组成分析 | 第39-40页 |
| ·入浮煤泥的粒度组成分析 | 第40-42页 |
| ·入浮煤泥的密度组成分析 | 第42-44页 |
| ·高灰细泥的矿物组成分析 | 第44页 |
| ·入浮煤泥的可浮性分析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4 浮选工艺流程研究分析 | 第47-67页 |
| ·现场浮选效果分析 | 第47-48页 |
| ·浮选试验研究分析 | 第48-56页 |
| ·单元可比性试验研究分析 | 第48-49页 |
| ·药剂选择试验研究分析 | 第49-52页 |
| ·条件选择试验研究分析 | 第52-54页 |
| ·浮选速度试验研究分析 | 第54页 |
| ·分布释放试验研究分析 | 第54-56页 |
| ·本节小结 | 第56页 |
| ·预先脱泥浮选试验研究分析 | 第56-65页 |
| ·浮选脱泥率试验研究分析 | 第57-58页 |
| ·单元可比性试验研究分析 | 第58-59页 |
| ·药剂选择试验研究分析 | 第59-62页 |
| ·浮选速率试验研究分析 | 第62-63页 |
| ·分布释放试验研究分析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5 浮选脱泥机理研究分析 | 第67-81页 |
| ·高灰细泥给选煤生产带有的问题 | 第67页 |
| ·高灰细泥污染浮选精煤机理 | 第67-69页 |
| ·机械夹带机理 | 第67-68页 |
| ·颗粒混凝机理 | 第68-69页 |
| ·细泥罩盖机理 | 第69页 |
| ·煤自身性质 | 第69页 |
| ·浮选流程煤泥循环系数K值 | 第69-73页 |
| ·选煤厂浮选前脱泥方法 | 第73-76页 |
| ·筛分脱泥方法 | 第73-74页 |
| ·颗粒沉降理论脱泥方法 | 第74-75页 |
| ·离心力脱泥方法 | 第75-76页 |
| ·现场改造 | 第76-81页 |
| 6 创新点与结论 | 第81-83页 |
| ·创新点 | 第81-82页 |
| ·结论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作者简介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