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英文缩略词说明 | 第16-17页 |
前言 | 第17-2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7-20页 |
1.1 概述 | 第17-18页 |
1.2 病原学特征 | 第18-19页 |
1.3 流行病学特征 | 第19-20页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3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21-2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1 材料 | 第22-26页 |
1.1 标本采集所用试剂和设备 | 第22页 |
1.2 病毒浓缩富集所用试剂和设备 | 第22-23页 |
1.3 病毒核酸提取所用试剂和设备 | 第23页 |
1.4 基因扩增所用试剂和设备 | 第23-24页 |
1.5 琼脂糖凝胶电泳所用试剂和设备 | 第24页 |
1.6 基因扩增产物分离纯化所用试剂和设备 | 第24-25页 |
1.7 TA克隆所用试剂和设备 | 第25-26页 |
1.8 参考序列来源 | 第26页 |
2 方法 | 第26-32页 |
2.1 生活污水标本的采集 | 第26页 |
2.2 生活污水中NoV和RVA的浓缩富集 | 第26-27页 |
2.3 病毒核酸提取 | 第27页 |
2.4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 第27-28页 |
2.5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8页 |
2.6 RT-PCR产物的分离纯化 | 第28-29页 |
2.7 TA克隆 | 第29-31页 |
2.8 序列整理和分子定型 | 第31页 |
2.9 数据分析 | 第31-32页 |
结果 | 第32-69页 |
1 NoV和RVA的检出情况 | 第32-41页 |
2 NoV和RVA的型别分布特征 | 第41-50页 |
2.1 NoV GⅠ基因型 | 第41-44页 |
2.2 NoV GⅡ基因型 | 第44-46页 |
2.3 RVA G基因型 | 第46-48页 |
2.4 RVA P基因型 | 第48-50页 |
3 NoV和RVA同源性分析及优势型别系统发生学分析 | 第50-69页 |
3.1 NoV | 第50-61页 |
3.1.1 GⅠ.5 | 第50-54页 |
3.1.2 GⅠ.6 | 第54-57页 |
3.1.3 GⅡ.2 | 第57-59页 |
3.1.4 GⅡ.17 | 第59-61页 |
3.2 RVA | 第61-69页 |
3.2.1 G9 | 第61-65页 |
3.2.2 P[4] | 第65-67页 |
3.2.3 P[8] | 第67-69页 |
讨论 | 第69-76页 |
1 NoV和RVA检出情况 | 第70页 |
2 NoV和RVA型别分布特征 | 第70-72页 |
2.1 NoV | 第70-71页 |
2.2 RVA | 第71-72页 |
3 NoV和RVA同源性分析及优势型别系统发生学分析 | 第72-76页 |
3.1 NoV | 第72-74页 |
3.2 RVA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4-8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