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从宽处罚情节的设立依据 | 第10-20页 |
·政策依据 | 第10-15页 |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政策 | 第10-12页 |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第12-15页 |
·刑法理论依据 | 第15-20页 |
·法益侵害性理论 | 第15-17页 |
·人身危险性理论 | 第17-20页 |
第2章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从宽处罚情节的司法判断 | 第20-28页 |
·“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司法判断 | 第20-24页 |
·前提性条件 | 第20-22页 |
·相关司法解释的理论解读 | 第22页 |
·司法判断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22-24页 |
·“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司法判断 | 第24-26页 |
·“提起公诉前”的司法判断 | 第24-25页 |
·“支付劳动者报酬”的司法判断 | 第25-26页 |
·“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的司法判断 | 第26-28页 |
第3章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从宽处罚情节的功能及其适用 | 第28-41页 |
·据以减轻处罚的功能 | 第28-31页 |
·据以免除处罚的功能 | 第31-33页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从宽处罚情节的功能适用 | 第33-41页 |
·本罪从宽处罚情节的功能选择标准 | 第33-36页 |
·减轻处罚的具体适用 | 第36-38页 |
·免除处罚的具体适用 | 第38-41页 |
第4章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从宽处罚情节的适用程序 | 第41-47页 |
·本罪设置从宽处罚情节的立法目的 | 第41-42页 |
·立法目的有效实现的程序保障——刑事和解 | 第42-44页 |
·本罪从宽处罚情节适用的刑事和解程序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