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短期资本流动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框架结构与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框架结构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分析 | 第18-27页 |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定义 | 第18页 |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与溢出效应 | 第18-23页 |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 | 第18-20页 |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 第20-23页 |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常规性货币政策的区别 | 第23-24页 |
·美国实施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比较与评价 | 第24-27页 |
3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与退出对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分析 | 第27-51页 |
·美国金融危机后国际资本流动变化的新特点与新趋势 | 第27-30页 |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对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 | 第30-41页 |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释放的流动性去向分析 | 第31-35页 |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对中国短期资本流动传导渠道分析 | 第35-38页 |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对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变化趋势影响分析 | 第38-41页 |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对中国短期资本流动影响的预测性分析 | 第41-49页 |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步骤预测性分析 | 第41-42页 |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资本流动格局的影响预测性分析 | 第42-45页 |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短期资本流动影响的预测性分析 | 第45-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4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与退出对中国短期资本流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51-66页 |
·变量构造与时间序列选取 | 第51-52页 |
·变量构造 | 第51-52页 |
·时间序列选取 | 第52页 |
·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 第52-53页 |
·VAR模型的构建 | 第53-59页 |
·变量协整关系检验 | 第53-54页 |
·VAR模型的选取 | 第54页 |
·VAR模型滞后阶数的选择和平稳性检验 | 第54-55页 |
·VAR模型变量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55-57页 |
·VAR模型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实证检验 | 第59-64页 |
·脉冲响应分析 | 第59-62页 |
·方差分解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5 中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及退出的政策建议 | 第66-72页 |
·中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调整策略 | 第66-68页 |
·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制度改革,增强中国金融市场抗风险能力 | 第66-67页 |
·将短期资本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到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 第67页 |
·鼓励对外贸易方式的创新性转变,提高企业“走出去”的能力 | 第67-68页 |
·中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政策选择 | 第68-72页 |
·加强资本项目流出资本的监控,加快研究制定短期流动性注入工具 | 第68-69页 |
·审慎对待短期资本项目的开放,抑制短期资本频繁流动 | 第69-70页 |
·建立有效短期资本流动性风险监测与反应机制,提高各部门协作水平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后记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