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哲学原理论文

技术异化及其解决途径探析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5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一)研究背景第8页
  (二)研究意义第8-9页
 二、文献综述第9-14页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9-14页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4页
 三、研究内容第14页
 四、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二章 技术异化的本质、特征及主要表现第15-25页
 一、技术异化本质第15-17页
  (一)技术的本质第15-16页
  (二)异化的内涵第16-17页
  (三)何为技术异化第17页
 二、技术异化的主要特征第17-19页
  (一)技术异化的复杂性第17-18页
  (二)技术异化的相对性第18页
  (三)技术异化的长期性第18-19页
  (四)技术异化的全球性第19页
 三、技术异化的主要表现第19-25页
  (一)技术异化使自然环境更加恶化第19-21页
  (二)技术异化加剧了社会危机第21-22页
  (三)技术异化对人身体和精神的毒害第22-25页
第三章 技术异化的根源分析第25-33页
 一、技术自身的原因第25-26页
  (一)技术结构价值的负向实现第25页
  (二)技术自然属性价值的负向实现第25-26页
  (三)技术功能价值的负向实现第26页
 二、人类自身的原因第26-30页
  (一)技术发明主体与技术异化第26-28页
  (二)技术应用主体与技术异化第28-29页
  (三)技术消费主体与技术异化第29-30页
 三、社会环境因素第30-33页
  (一)社会政治的影响第30-31页
  (二)社会利益的影响第31页
  (三)社会文化的影响第31-33页
第四章 技术异化的解决途径第33-38页
 一、正确的技术观第33-34页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34-35页
  (一)技术发明主体价值观的树立第34页
  (二)技术应用主体价值观的树立第34-35页
  (三)构建技术的人文关怀第35页
 三、完善技术的社会建制第35-38页
  (一)完善技术教育制度第35-36页
  (二)完善政治制度第36页
  (三)加强技术立法执法监督制度第36-38页
结束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致谢第41-42页
个人简历第42-43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改进的协同过滤算法的练习测试推荐系统
下一篇:熊彼特创新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