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阶级、阶层论文

转型期我国中间阶层的发展及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摘要第1-11页
英文摘要第11-13页
1 引言第13-17页
   ·问题提出第13-14页
     ·选题背景第13页
     ·选题意义第13-14页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第14-15页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第14页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第14-15页
   ·研究设计与方法第15-17页
     ·研究设计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6页
     ·创新之处第16-17页
2 社会结构理论第17-24页
   ·社会阶级理论第17-18页
     ·马克思社会阶级理论第17页
     ·新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阶级理论第17-18页
   ·社会分层理论第18-19页
     ·马科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第18页
     ·达伦多夫的社会分层理论第18页
     ·功能学派的社会分层理论第18-19页
     ·布迪厄的阶层理论第19页
   ·市民社会理论第19-21页
     ·古典市民社会理论第19页
     ·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第19-20页
     ·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第20-21页
   ·中间阶层理论第21-24页
     ·新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的中间阶层理论第21-22页
     ·西方学者提出的中间阶层理论第22页
     ·中国学者提出的中间阶层理论第22-24页
3 中间阶层的概述第24-29页
   ·概念辨析第24-25页
     ·中间阶层第24页
     ·中产阶层第24-25页
     ·中间阶级与中产阶级第25页
   ·中间阶层产生的背景第25-26页
     ·国外中间阶层的产生背景第25-26页
     ·中国中间阶层的产生背景第26页
   ·中间阶层划分标准第26-2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其的划分标准第26-27页
     ·我国学者对其的划分标准第27页
   ·中间阶层的功能第27-29页
     ·缩小阶层差距第27-28页
     ·拉动经济运转第28页
     ·推动民主化进程第28-29页
4 国外中间阶层发展经验的借鉴意义第29-34页
   ·西方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第29-32页
     ·美国第29-30页
     ·俄罗斯第30页
     ·日本和韩国第30-32页
   ·发展中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第32-34页
     ·印度第32-33页
     ·拉丁美洲国家第33-34页
5 我国转型期中间阶层的发展及对社会的影响第34-40页
   ·转型期中间阶层形成第34-36页
     ·经济体制转型为中间阶层的出现提供可能第34-35页
     ·城市化进程为中间阶层的发展提供契机第35-36页
   ·转型期中间阶层对社会的影响第36-40页
     ·促使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第36页
     ·提高政治体制民主化进程速度第36-37页
     ·促进社会结构分化第37-38页
     ·优化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第38-40页
6 当代我国中间阶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第40-46页
   ·当代我国中间阶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40-42页
     ·阶级意识的缺失与国家主流意识的不足第40-41页
     ·中间阶层内部发展不稳定第41-42页
     ·区域中间阶层分布不平衡第42页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2-44页
     ·资源环境原因第43页
     ·中间阶层自身的原因第43-44页
   ·解决对策第44-46页
     ·强化阶层价值观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第44页
     ·加强社会资本与社会结构的契合第44-45页
     ·推动社会化进程和谐发展第45-46页
7 结论第46-47页
   ·研究结论第46页
   ·研究不足第46页
   ·后续研究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精神的荒原现实的还乡—比较《还乡》和《荒原》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