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金融监管的主要理论 | 第12-13页 |
·金融监管的主要方法 | 第13-14页 |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国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主要表现形式 | 第19-28页 |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 第19-22页 |
·互联网金融的历史和发展情况 | 第19-20页 |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 第20-21页 |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 第21-22页 |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22-26页 |
·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 | 第22-24页 |
·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大数据金融 | 第24-25页 |
·以红岭创投为代表的网络P2P信贷 | 第25-26页 |
·以众筹网为例的众筹模式 | 第26页 |
·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对比分析 | 第28-34页 |
·互联网金融拥有的优势(Strengths Analysis) | 第28-30页 |
·互联网精神激励下的企业发展优势 | 第28-29页 |
·高度重视新技术发展形成的客户体验优势 | 第29-30页 |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劣势(Weakness Analysis) | 第30-31页 |
·互联网金融行业年轻化导致经验缺失 | 第30-31页 |
·对互联网技术过度依赖存在隐患 | 第31页 |
·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y Analysis) | 第31-32页 |
·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扶持 | 第31-32页 |
·旺盛的民间融资需求与个人理财需求 | 第32页 |
·互联网金融面对的威胁(Threats Analysis) | 第32-33页 |
·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跑路对行业信誉度的威胁 | 第33页 |
·利率市场化可能造成用户流失威胁 | 第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因素 | 第34-38页 |
·法律风险 | 第34-35页 |
·交易和信用风险 | 第35-36页 |
·对中间账户的监管不力而引发的交易风险 | 第35页 |
·贷方无力偿还贷款而造成投资者损失的风险 | 第35-36页 |
·系统和信息安全风险 | 第36-37页 |
·互联网金融行业潜藏着的系统性风险 | 第36-37页 |
·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风险 | 第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世界主要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 | 第38-43页 |
·美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 | 第38-40页 |
·欧盟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 | 第40-41页 |
·英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 | 第41-42页 |
·日本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6章 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43-51页 |
·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现状 | 第43-44页 |
·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4-45页 |
·对我国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 第45-50页 |
·加强科学立法,完善法律规章 | 第45-46页 |
·明确监管主体,健全监管体制 | 第46-48页 |
·围绕自主创新,构建安全体系 | 第48-49页 |
·建设数据系统,加强信息披露 | 第49页 |
·建设信用体系,加大惩戒力度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