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根真菌对黄花蒿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引言 | 第10页 |
·产青蒿素作物黄花蒿 | 第10-11页 |
·黄花蒿的形态特征 | 第10-11页 |
·黄花蒿的分布特征 | 第11页 |
·青蒿素 | 第11-14页 |
·青蒿素的诞生 | 第11-12页 |
·青蒿素的分子结构 | 第12页 |
·青蒿素的物理性质 | 第12-13页 |
·青蒿素的药用价值 | 第13-14页 |
·产青蒿素作物黄花蒿的种植现状 | 第14页 |
·黄花蒿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菌根研究的发展过程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方面的益处 | 第15-16页 |
·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黄花蒿菌根真菌的生理学特性 | 第17页 |
·菌根真菌与黄花蒿间的关系 | 第17页 |
·菌根真菌对黄花蒿病虫害的影响 | 第17-18页 |
·黄花蒿菌根真菌的应用前景与研究趋势 | 第1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2 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0-26页 |
·黄花蒿根部菌根真菌的分离 | 第20页 |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PDA固体培养基的制备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页 |
·菌根真菌的分子学鉴定 | 第20-25页 |
·菌种培养基及配方 | 第20-21页 |
·实验所需试剂 | 第21页 |
·主要实验用品 | 第21-22页 |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结论 | 第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菌根真菌对引种黄花蒿各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6-39页 |
·黄花蒿的种植 | 第26-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黄花蒿的育苗过程 | 第26页 |
·选地 | 第26页 |
·移栽 | 第26页 |
·黄花蒿生长过程中的田间管理 | 第26页 |
·菌液培养 | 第26-27页 |
·单株菌接种 | 第27页 |
·复合培养接种 | 第27页 |
·黄花蒿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7-29页 |
·不同接种菌根真菌黄花篙植株的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不同接种菌根真菌黄花蒿植株根部侵染率的测定 | 第28页 |
·不同接种菌根真菌黄花蒿植株的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8页 |
·黄花蒿生物量的分析 | 第29-34页 |
·不同接种菌根真菌黄花蒿植株的叶绿素含量的分析 | 第34-36页 |
·不同接种菌根真菌黄花蒿植株的根部侵染率的分析 | 第36页 |
·不同接种菌根真菌黄花蒿植株的根系活力的分析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菌根真菌对黄花蒿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9-44页 |
·实验试剂 | 第39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9页 |
·实验原料来源 | 第39页 |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青篙素含量 | 第39-40页 |
·样品制备 | 第39-40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0页 |
·流动相配制 | 第40页 |
·色谱条件 | 第40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 | 第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单株接菌的青蒿素含量 | 第40-41页 |
·复合接菌的青蒿素含量 | 第41-42页 |
·光照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菌根真菌对其它种源黄花蒿的影响 | 第44-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不同种源生物量的测定 | 第44-46页 |
·不同种源青蒿素含量的测定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