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网络谣言的理论概述 | 第12-19页 |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发展及内涵 | 第12-14页 |
(一)和谐社会理论的的发展 | 第12页 |
(二)和谐社会的内涵 | 第12-14页 |
二、网络谣言理论的基本概述 | 第14-17页 |
(一)网络谣言的定义 | 第14-15页 |
(二)网络谣言的特点 | 第15-16页 |
(三)网络谣言的类别 | 第16-17页 |
三、防治网络谣言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网络谣言的社会属性及产生原因 | 第19-30页 |
一、网络谣言的社会属性 | 第19-21页 |
(一)网络谣言的负面属性 | 第19-20页 |
(二)网络谣言的政治属性 | 第20-21页 |
二、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 | 第21-30页 |
(一)客观原因 | 第21-26页 |
(二)主观原因 | 第26-30页 |
第三章 当前治理网络谣言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9页 |
一、针对网络谣言的预警反应滞后 | 第30-32页 |
(一)预警不及时 | 第30-31页 |
(二)反应迟缓 | 第31-32页 |
二、针对网络谣言的追踪监控不力 | 第32-33页 |
(一)追踪监测不足 | 第32-33页 |
(二)追踪控制不严 | 第33页 |
三、防堵网络谣言的能力不足 | 第33-36页 |
(一)单一的防堵策略 | 第33-35页 |
(二)防堵合力缺乏 | 第35-36页 |
四、针对网络谣言的影响消除不够 | 第36-39页 |
(一)余毒清理不彻底 | 第36-37页 |
(二)政府对公众的教育警示不够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当前网络谣言的防范和治理对策 | 第39-52页 |
一、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39-44页 |
(一)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 第39-40页 |
(二)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布事件真相 | 第40-41页 |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传播行为 | 第41-43页 |
(四)完善预警机制,提高防范能力 | 第43-44页 |
二、民众的基础作用 | 第44-48页 |
(一)加强民众的素质教育建设 | 第44-45页 |
(二)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 第45-46页 |
(三)增强民众的社会责任感 | 第46-48页 |
三、非政府组织的纽带作用 | 第48-52页 |
(一)继续强化网络媒体行业协会的监管力度 | 第48-50页 |
(二)继续发挥网络科普组织、民间网络辟谣组织在防治网络谣言中的作用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论文著作 | 第58-66页 |
详细摘要 | 第66-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