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社区 | 第14页 |
·拆迁安置型社区 | 第14-15页 |
·社区治理 | 第15-16页 |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 | 第16页 |
·研究的方法及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拆迁安置型社区的形成及其居民生活状况 | 第19-29页 |
·拆迁安置的基本情况——以湖南某高校为例 | 第19-21页 |
·拆迁的意义 | 第19-20页 |
·拆迁安置土地权益归属 | 第20页 |
·拆迁安置规模 | 第20-21页 |
·拆迁安置型社区居民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 第21-26页 |
·拆迁实施阶段导致的遗留问题及原因 | 第21-23页 |
·拆迁居民被安置后的具体现状及问题 | 第23-26页 |
·拆迁安置型社区居民的社会特征分析 | 第26-29页 |
·拆迁安置型社区居民的经济状况 | 第26-27页 |
·拆迁安置型社区居民的工作状况 | 第27-28页 |
·拆迁安置型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状况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拆迁安置型社区居民的思想特征及思想政治工作必要性 | 第29-37页 |
·拆迁安置居民思想特征分析 | 第29-32页 |
·由征地拆迁本身而导致的抵触心理 | 第29-30页 |
·由安置政策而导致的失衡心理 | 第30页 |
·由未来生活问题而导致的焦虑心理 | 第30-31页 |
·由传统习惯变更而导致的不适心理 | 第31页 |
·由预期和现实落差而导致的失落心理 | 第31-32页 |
·由群体极化而导致的不满心理 | 第32页 |
·拆迁安置型社区居民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 第32-37页 |
·拆迁安置型社区居民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求 | 第32-33页 |
·拆迁安置型社区居民思想政治工作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33-37页 |
第四章 拆迁安置型社区居民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讨 | 第37-49页 |
·依法依规、和谐拆迁 | 第37-38页 |
·顾全大局,加强法律意识 | 第37页 |
·注重人文关怀,重视心理疏导 | 第37页 |
·畅通议事渠道,倾听合理发声 | 第37-38页 |
·呼吁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物质补偿相结合 | 第38页 |
·确立拆迁安置型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原则 | 第38-39页 |
·坚持“生命线”地位,构建和谐社区 | 第38页 |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 第38-39页 |
·坚持以情动人,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 第39页 |
·创建拆迁安置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工作机制 | 第39-40页 |
·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 | 第39页 |
·以队伍建设为基础 | 第39-40页 |
·以自治组织为依托 | 第40页 |
·以管理制度为保障 | 第40页 |
·丰富拆迁安置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 | 第40-43页 |
·帮助拆迁安置居民培养“新市民”品格 | 第41页 |
·帮助拆迁安置居民克服“等靠要”的消极依赖心理 | 第41页 |
·疏导拆迁安置居民的焦虑心理 | 第41-42页 |
·帮助拆迁安置居民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 第42页 |
·帮助拆迁安置居民防止群体极化 | 第42-43页 |
·切实提高拆迁安置居民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 第43-44页 |
·做好带头闹事的过激型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 第43页 |
·做好对拆迁安置补偿政策不满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第43-44页 |
·做好因拆迁致贫的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 第44页 |
·创新拆迁安置型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 第44-45页 |
·强化社区管理增强良性互动 | 第44页 |
·开展多元化活动丰富社区生活 | 第44-45页 |
·利用大众传媒营造良好氛围 | 第45页 |
·完善拆迁安置型社区居民思想政治工作的配套机制 | 第45-49页 |
·优化拆迁安置型社区环境 | 第45-46页 |
·加强拆迁安置型社区文化建设 | 第46页 |
·构建拆迁安置型社区服务体系 | 第46-47页 |
·完善拆迁安置型社区居民社会保障体系 | 第47-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