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引言 | 第11页 |
1 病原学 | 第11页 |
·分类学 | 第11页 |
·形态学 | 第11页 |
2 流行病学 | 第11-13页 |
·宿主 | 第11-12页 |
·传播途径 | 第12-13页 |
·分布与流行特点 | 第13页 |
3 诊断方法 | 第13-17页 |
·病原学诊断 | 第13-14页 |
·血清学诊断 | 第14-15页 |
·补体结合试验(CFT) | 第14页 |
·卡片凝集实验(CAT) | 第14页 |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实验(IFA) | 第14页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第14-15页 |
·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15-17页 |
·常规PCR | 第15-16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 | 第16页 |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 | 第16页 |
·反向线状印迹技术(RLB) | 第16-17页 |
4 防治 | 第17-20页 |
·控制传染源,建立无无浆体疫区 | 第17页 |
·控制传播媒介蜱 | 第17-18页 |
·免疫防治 | 第17页 |
·遗传防治 | 第17-18页 |
·生物防治 | 第18页 |
·预防医源性传播 | 第18页 |
·药物治疗 | 第18页 |
·疫苗 | 第18-20页 |
第一部分 嗜吞噬细胞无浆体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 第20-34页 |
引言 | 第2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虫种 | 第20页 |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主要仪器及耗材 | 第20-21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1页 |
·80mM MgSO_4溶液 | 第21页 |
·5M Betaine溶液 | 第21页 |
·LAMP 10×Buffer | 第21页 |
·50×TAE缓冲液 | 第21页 |
·1.5%琼脂糖 | 第21页 |
·DNA的提取 | 第21页 |
·引物设计选择及合成 | 第21-22页 |
2 LAMP法扩增体系的建立 | 第22-26页 |
·模板量的确定 | 第22页 |
·LAMP扩增体系的初步建立 | 第22页 |
·常规PCR方法 | 第22-23页 |
·巢式PCR方法 | 第23-24页 |
·LAMP反应的优化 | 第24-25页 |
·反应温度、时间的优化 | 第24页 |
·反应体系组成的优化 | 第24-25页 |
·敏感性试验 | 第25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25页 |
·LAMP扩增产物的酶切鉴定 | 第25页 |
·LAMP扩增产物添加荧光染料检测 | 第25页 |
·临床样品检测试验 | 第25页 |
·不同LAMP方法的比较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反应温度、时间的优化结果 | 第26页 |
·反应体系优化结果 | 第26-28页 |
·特异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页 |
·敏感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页 |
·酶切后电泳结果与分析 | 第28-29页 |
·LAMP扩增产物添加染料及电泳检测 | 第29页 |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 第29-30页 |
·不同LAMP方法的比较 | 第30-31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1-34页 |
·LAMP方法的评价 | 第31-32页 |
·LAMP扩增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32页 |
·LAMP敏感性和特异性 | 第32页 |
·LAMP产物检测 | 第32-33页 |
·临床样品的检测 | 第33页 |
·不同LAMP方法的比较 | 第33-34页 |
第二部分 牛无浆体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 第34-44页 |
引言 | 第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虫种 | 第34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4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4页 |
·DNA的提取 | 第34页 |
·引物设计选择及合成 | 第34-35页 |
2 LAMP法扩增体系的建立 | 第35-38页 |
·模板量的确定 | 第35页 |
·LAMP扩增体系的初步建立 | 第35页 |
·常规PCR方法 | 第35页 |
·巢式PCR方法 | 第35-36页 |
·LAMP反应的优化 | 第36-37页 |
·反应温度、时间的优化 | 第36-37页 |
·反应体系组成的优化 | 第37页 |
·敏感性试验 | 第37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37页 |
·LAMP扩增产物添加荧光染料检测 | 第37页 |
·临床样品检测试验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反应温度、时间的优化结果 | 第38页 |
·反应体系优化结果 | 第38-39页 |
·特异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0页 |
·敏感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页 |
·LAMP扩增产物添加染料及电泳检测 | 第40-41页 |
·临床样品测结果 | 第41-42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2-44页 |
·LAMP法检测牛无浆体方法的建立 | 第42页 |
·LAMP扩增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42-43页 |
·LAMP特异性和敏感性 | 第43页 |
·牛无浆体LAMP方法的检测效果 | 第43-44页 |
结论与创新点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ABSTRACT | 第50-52页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