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条件的优化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土壤污染及土壤石油污染 | 第12-13页 |
| ·土壤污染 | 第12页 |
| ·石油污染土壤的现状 | 第12-13页 |
| ·石油污染土壤的途径 | 第13-14页 |
| ·原油泄漏和溢油事故 | 第13页 |
| ·含油污泥、矿渣、垃圾等的堆置 | 第13页 |
| ·污水灌溉和药剂污染 | 第13页 |
| ·大气沉降和汽车尾气排放 | 第13-14页 |
| ·石油污染的危害 | 第14-15页 |
| ·石油的毒性 | 第14页 |
| ·石油污染对水体的危害 | 第14页 |
| ·石油污染对空气的危害 | 第14-15页 |
| ·石油污染对土壤的危害 | 第15页 |
| ·石油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 第15页 |
| ·土壤中石油污染的修复技术 | 第15-22页 |
| ·物理修复技术 | 第16页 |
| ·化学修复技术 | 第16-17页 |
| ·微生物修复技术 | 第17-22页 |
| ·石油烃含量的检测方法 | 第22页 |
|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第2章 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 | 第23-39页 |
|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23-26页 |
|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 ·实验药品 | 第24-25页 |
| ·菌种来源 | 第25页 |
| ·主要培养基 | 第25-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6-27页 |
| ·菌种的分离和筛选 | 第27-29页 |
| ·石油降解菌的鉴定 | 第29-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8页 |
|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 第32页 |
| ·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结果 | 第32-35页 |
| ·降解能力的测定 | 第35-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3章 石油降解菌降解条件的优化 | 第39-63页 |
|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39页 |
|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 ·实验药品 | 第39页 |
| ·实验菌种 | 第39页 |
| ·主要培养基 | 第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62页 |
| ·菌体生长及降解最适温度分析 | 第40-45页 |
| ·菌株生长及降解最适 pH 分析 | 第45-48页 |
| ·菌株降解最适土壤含水率分析 | 第48页 |
| ·菌株降解最适接种浓度分析 | 第48-49页 |
| ·菌种降解过程中添加的物质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49页 |
| ·菌株生长及降解最适氮源分析 | 第49-52页 |
| ·菌株生长及降解最适磷源分析 | 第52-54页 |
| ·菌株生长及降解最适氮源浓度分析 | 第54-56页 |
| ·菌株生长及降解最适磷源浓度分析 | 第56-59页 |
| ·菌种降解最适培养时间分析 | 第59页 |
| ·菌种最适降解石油浓度分析 | 第59-60页 |
| ·固体分散体对降解率的影响 | 第60页 |
| ·优化条件后菌群降解性能验证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6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建议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